女士到别人家做客,主人有一个八岁的孩子。女士进门就说:“孩子,阿姨送你一件小礼物,让你高兴。不过,事先我要问问你妈妈,你这学期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孩子说:“好阿姨,你要让我和妈妈高兴,那就别问成绩。”

  现在,父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积极地介入孩子的学习。因为他们认为没有他们的叮嘱监督,孩子的学习便会跟不上。孩子在学习上争取好的分数正在变成他们父母间能力的竞争。有些父母虽然不愿参加这种竞争,但他们还是感觉环境和形势迫切要求他们帮助孩子学习。学校的老师也不断地告诉家长:“孩子的学习光靠学校根本不行,你们必须是教育队伍中的一员。”父母在重重压力下尽心尽力,可成效不一定好,他们难免沉不住气。

  实际的状况是:孩子的学习使家长感到被动而忙乱,学校要家长做的事,通过孩子的口频繁地传达过来,家长一味地悉听遵命,对孩子实行严格的监督。孩子在学习上却越来越无章法,大人也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孩子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例如,北京一家小学让孩子的家长填写了一张汇报卡,需要汇报的情况如下:

  ——是否为孩子提供了学习和阅读的时间以及安静的环境?

  ——是否认真检查了孩子的家庭作业?

  ——是否经常和学校取得联系?

  ——是否给孩子安排了有意义的活动?

  其实家长要做的事情永远不止这些,家长要负责给孩子听写,检查孩子运算是否正确,还得教给孩子一些学习方法。孩子若是与老师、同学交流得不顺,还需要家长开导。

  当孩子把题拿来询问父母该怎么办时,父母应该仔细读一遍,确定难易,让孩子先做容易的以增加孩子的信心,然后才让他们做较难的。如果孩子的语文比算术好,让他先做语文后做算术。程序弄反了,孩子很可能会丧失信心,算术做不出来,语文也做不好。应该首先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千万别让他一面对作业就灰心丧气。

  父母不要守着孩子做功课,让他自己做,遇到问题再找你。父母监工似的坐在桌子边,对孩子唠叨不停,孩子无法静下来好好动脑筋,还会有一种被逼迫的感觉,他会变得急躁不耐烦,遇到问题就闹,内心里滋生出反抗情绪。

  孩子在作业中会出现错误,甚至有些错误会一次又一次出现。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不要摆出威严的架势加以数落,甚至给孩于一巴掌,把孩子打得昏头昏脑,或者盛怒之下把孩子的课本、作业本给扔了。这样孩子会无比沮丧,情绪低落,会犯更多的错误。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比较,让孩子想法赶上别人。孩子也许不会去作这种努力,甚至会生出自卑心理,不自觉地放弃进取。

  父母千万不要代替孩子做作业,在作业中遇到困难,父母也不要一口就把答案说出来。采用启发式的交流,让孩子自己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

  当孩子完全不懂时,父母也不要充当“老师”的角色,让孩子去问老师或同学,这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家长的讲解可能让他觉得似是而非。

  父母必须对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有充分的了解,不可全信老师的结论。在给孩子讲解题时,点到为止,不要在孩子已经完全懂了的情况下,还在那里唠叨个没完。这会使孩子不耐烦,再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他宁愿放弃,也不愿请教父母。

  一定要在家给孩子安排一个专门学习的地方。不要让孩子在小桌椅或父母的书桌前凑合了事。孩子在自己的地盘里学习,他对这个地盘有归属感及占有感,他做功课时会更加专心。他会知道学习是一件严肃的事,马虎不得。

  ●父母在家里努力学习、认真读书,会给孩子良好的影响,孩子也会逐渐养成专心学习的习惯。

  ●做功课的时间不要太长,让孩子中间休息几分钟,舒展一下筋骨,蹦跳一会儿。

  ●父母不要老追问孩子的成绩,应尽量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