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根据学生实际,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解的过程中所创设的情境不切合学生的实际,老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设置教学情景。如有理数加法这一节开头提出的一个关于踢足球的问题,农村学生很不知道什么是踢足球,这样的背景对学生的学习就没有什么帮助,如将上述问题改为比较适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对教学帮助就很大。经过创新修改后,学生多数都能理解关能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效果很好。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培养课前阅读教材的习惯。大部分学生不习惯阅读教材,只是按老师的要求看教材,完成作业,对自己阅读教材总是深入不进去,理不出头绪,抓不住重点,看不懂例题的解题过程等,一些学生对“读”这个字眼理解不够,对于教材不但要读,而且要细读、要精读、要逐字逐句反复推敲,通过动脑筋,细思考,既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读完某一节后,要提炼一下重点内容,归纳出知识点加以整理,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还要进行必要的记忆,使读书成为由厚到薄、以精代多的过程。教学时,应让学生进行课前阅读本节内容,老师结合本节的知识点,设计出要思考的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后进行回答,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读书的习惯。其次是教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学实践证明,严格的常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作业大都以模仿为主,进入初中以后,则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独立的、认真的,具有严格的合理的书面表达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刚进入初中的时候,要严格要求书写格式,要求从作业中看出解题的思路,看出解题的理论依据,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的解题的能力。第三是培养学生收集错题的习惯。实践证明:“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学生在平时作业和章节检测时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老师要深究这些错误的原因,分析形成的过程,寻求预防和纠正错误的方法,使学生吸吮教训,减少类似的错误,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严谨学风和增强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