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尽管现在的科学课堂上探究活动设计的方式很多、花样很多,但是探究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比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或者机械化的参与、好问质疑学生少、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倾听与交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反思,如何提高科学课堂上活动的有效性,不在流于形式,机械的完成一个教学环节。我们希望真正的做到科学课堂学习内容和探究活动是顺应学生的天性和发展规律,让课堂成为学生建构科学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生长”的土壤。从科学课堂上反思,教师因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条件下,将教学内容进行匠心独运的设计,形成渐进而持续、深刻而开阔的探究活动,吸引学生充满各种热情、好奇、惊奇等情感来参与。

在实际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一些启发课堂探究活动的问题,进行故事化设计。例如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把固体放到水中》教学片段中,我们把引出固体放到水中这个问题,设计成图片化,故事化的一个简单情景。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一群小朋友在树林里玩耍,在玩一个小皮球。可是,在玩耍过程中,皮球掉落到一个深坑中。怎么才能把皮球取出来呢?同学们帮他们想下办法?可以借用下周围的材料。

生:(讨论)可以爬下去拿上来,可以用棒子夹上来,可以用水灌进去等。

师:往坑里灌水,就可以使得皮球慢慢的浮起来,直到可以取到。你这个办法是怎么想到的呢?

生:小皮球是可以浮在水面上的。

师:皮球是个固体吧。生活中像皮球这样的能够浮在水上的固体有很多吧。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把固体放到水里,进一步来研究它的性质。

这个情景利用了卡通人物图片,一起玩耍遇到问题的内容。情景合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容易进入到课堂情景中,立刻进行思考、讨论活动。这个就一个课堂知识的导入问题,变成了一个讨论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思维探究活动中,学生能过非常广的参与进来,充分调动了大多数积极性。课堂讨论热烈起来了,可能就会有学生打开了思维,冒出意想不到好主意。如果学生经常在这样贴近生活的故事情景中进行思维探究活动,就在学生心里完成一次次科学素养的“生长”,从而可能学生日常现实生活中有所应用。在这样思维的探究活动,学生可能得出一些奇怪的答案或者不是令人满意的答案,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活动引导到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上。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