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情景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凑十”的合理性。

2.理解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8加几的加法。

3.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不同算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呈现9只小松鼠和4只小松鼠的括线图,学具花片,练一练第4题卡片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案

一、复习引入

1.呈现9只小松鼠和4只小松鼠的括线图,让学生说出土的意思后,自己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已经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许多问题了,(挂出小黑板)见过这样的题吗?谁能说说它的意思?

生:求9只小松鼠和4只小松鼠一共有几只。

师:说的对!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

2.交流学生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的结果,重点关注学生是否用了凑十的方法,并介绍“凑十法”。

师:交流一下写出的算式和计算的结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生:9+4=13。这样想,从4个中取出1和9凑成10,再算10加3等于13。

师:为什么从4中取出1呢?

生:因为9和1合起来是10。

师:想得好!因为9和1合起来是10,所以把4分成1和3。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

二、自主学习

1.将括线图中拿掉1只小松鼠,变成8只和4只。让学生看图列式并尝试计算。

师:同学们用“凑十”的方法解决了9加几的问题,如果老师把图中的小松鼠去掉一只(刷掉一只),怎样列式?你还会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2.交流学生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的结果,重点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在交流的同时,讨论:为什么把4分成2和2?使学生真正理解“凑十”的实际含义。

师:谁想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

生:把4分成2和2,8加2得10,10再加2得12。

师:为什么把4分成2和2呢?

生:因为8和2凑成十,所以把4分成2和2是吗?

如果出现了其它算法,如把4分成1和3,8加1得9,再加3得1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用凑十法计算的合理性。

三、拓展延伸

1.教师写出8+5=□的算式,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计算出结果。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8+4的计算。那么8+5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花片摆一摆,边摆边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凑十方法。特别注意是否有把5凑成10的方法,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交流时,先请把8凑成10的介绍,再请把5凑成10的介绍,如果没有出现,教师作为参与者进行交流。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重点交流8加几的思维过程。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计算方法的特点,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师:××同学把8凑成10的,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汇报演示。

师:谁也是这样算的?谁还有其他方法?

如果学生说出来先,再数的方法,教师首先肯定算得对,但指出这种方法不简单,并鼓励:你能用凑十的方法算一算吗?教师帮助学生完成。

生:我是用的“凑十”方法,但是是把5凑成10。

师:这种方法也很好,因为5这个数太特殊了,5加5等于10,说一说怎样算的?

学生可能出现下面两种凑十的方法:

生:把5分成2和3,8+2得10,3加10得13。

生:把8分成3和5,5加5得10,3加10得13。

师:不错!当有一个数是5的时候,把5凑成10,也很简便!

四、尝试计算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是怎样算的。重点交流8加几的思维过程。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凑十法”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试一试”中三道加法计算,不能摆学具呀!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计算方法,再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师:练一练中的第1题,自己看图列出算式,并计算。

2.练一练第2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第2题计算。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3.练一练第3题,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

师:请同学们先观察第3题的图,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

生:地上有8只蚂蚁,小草上还爬着6只,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蚂蚁?

4.练一练第4题,先采取分组接力比赛的形式进行。比速度、比正确率。

师:现在我们分组进行接力计算比赛。知道怎样叫接力吗?小组内一个同学算完一题后,交给下一位同学,依次下去,直到昨晚。咱们比一比哪个组算得又快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