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巧、开发潜能和智力驱使,学生就会逐渐对作文训练有好感、有热情、有信心,进而产生写作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感时,作文训练才会有效。对写作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源于写作的需要。有了写作的需要,也就有了写作兴趣。而写作兴趣的持久浓厚又依赖于写作感的获得。例如,李明同学是我班写作能力比较差的一位,在一次写《我的父亲》的习作时,教师主要引导他发现父亲身上的优点以及父亲平时在生活中是如何教导他关心他,然后鼓励他开始着笔,继而一篇条理清析,语言生动,主题思想鲜明的习作跃然纸上,再后来,把此习作作为范文在全班示范,这样,不但鼓励了他的写作积极性,而且调动了其他学生的习作兴趣。

培养写作兴趣还要提倡通过模仿学习,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文风。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自由度大,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写作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来讲,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良好的文风。即使起初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让他们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学习中加以创新,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就觉得写作不再是一件摸不着头脑的事了,是有章可寻的,这样就可以提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1、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教师对学生习作要求都比较高,什么结构完整、首尾呼应、选材典型、词句优美、描写细致等等词语,一直是我们对学生习作的要求。可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刚刚学习写作的三、四年级还自来说,这些评价,并不能激发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反而不断的对学生的习作热情形成打击。只有教师以欣赏的眼光来读学生的文章了,才会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每一次全心之作。得到尊重的孩子,才更乐于投入到表达上来。

2、以鼓励为主,从点滴入手。也许孩子的作文有太多令教师不满意的地方,每一篇作文常常让我们涂改得面目全非。面面俱到式的评语,让学生看的头都大了,我想这样是教师白费了辛苦,学生根本就是熟视无睹。所以,我想在学生习作的评价中,教师针对每一篇文章,只针对一点或两点来评价,这样让学生慢慢的逐步的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而鼓励自不必说,我们在要求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积累素材的同时,也要要求自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优美之处的眼睛,多发现孩子写出来的每句话中的精彩,孩子看见自己的文章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自然会减轻内心对作文的恐惧,增加表达的热情。实践证明,教师的一点小小的鼓励对于孩子来说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3、多样形式评价,力争边写边评。孩子在关注自己文章的同时,也非常愿意去关注同伴写些什么,写得好不好。采用教师圈画学生精彩的句段这种手段,孩子们拿到作业本时总是和同学比一比谁化的多些。同时,“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在培养学生写得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内评价学生习作的方式,由小组共同阅读一篇文章,找出认为写得比较到的地方,勾画鼓励作者,并一起商讨,提出修改意见,写出自己小组对该篇文章的总体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觉得作者表达不清的地方,可以直接和作者沟通,给作者提意见。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阅读能力,修改能力,同时孩子们在修改他人作品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表达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