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纵观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对诗歌、对诗人推崇若此,视若珍宝。因为诗歌首先是在古代劳动人民的共同劳动中自然形成的,她能大大调动起劳动者的激情。圣人周公最先以礼乐治国,后有孔子及其弟子将先人的诗歌艺术成就集大成,始有《诗经》、《国风》传世。而真正让世界人民爱上中国诗歌,要从唐朝开始。说起唐代的诗歌,不能不谈起三李三杜,尤其是李白和杜甫。

李白的诗充满着张扬豪放的个性和浪漫主义情怀,而杜甫的诗中蕴含更多的是深刻的思想和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在他逃避战乱途中留下的三吏三别中,以真实、生动的语言向世人集中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饱含着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杜甫是封建统治阶层中的一名不得志者,他也许很难融入官场仕林,但正因如此,使他处于一个观察社会的绝好视角!只有他既能真实地了解到人民的疾苦,又能极其深刻地观察到统治者的腐朽!同时他又是个天才大诗人,能够用最精辟、深刻的语言向社会,向后世传递一幅幅时代的真实画卷。

“语不惊人死不休”,可以说,杜甫的每一首诗都倾注了他全部的笔力和思想感情。前面摘引的《前出塞》作于唐天宝年间,一共九首,此为第六首最负盛名,历来备受名士推崇和点评,"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清《四库全书》之《杜诗说》如是评价。短短四十字,字字千钧,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忧国忧民之博爱情怀。仅仅是情怀和心境吗?不,这里面还暗含着重大的治国方略。从哲学意义上讲,这也许是最简短凝练的科学方法论了:既要看全面又要有重点,既能准确地把握矛盾的关键,又能找到有力解决矛盾的方法,一用就好使。诗中不带有任何教条,而是在科学地阐述着解决各种问题的思想方法。把思想方法当做教条来理解是非常幼稚的。

对于一个国家或组织,斗争是局部的,阶段性的,而和平稳定求发展才是她存在的基础和根本意义所在。因此,作为国家政权,其意义在于为本国赢取一个长期安定的发展环境,对发展生产力、改善民生起领导和促进作用。如何来赢取这样的安定环境呢?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所说的是“赢取”,不是“夺取”、“换取”,更不是“求取”、“乞取”。在这里只有“赢取”能让人伸气扬眉,能让人挺起脊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建设成就靠的都是真实的实力,战胜了落后,创造出了空前的繁荣,从而进入世界强国之林。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