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地导入,是一堂课获得成功的第一步。但通过这几天评判一些学员作业,不难发现一些表面花哨实际却很拙劣的导入方式,罗列如下,和大家探讨:

1、出示课题质疑式。一些老师导入新课,喜欢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质疑,提出一些所谓的问题,再带着问题去读文。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有的老师在出示课题之后,常常会鼓励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睡在钓鱼?在哪儿钓鱼?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等等。这种常见的导入方式其实有点多此一举。因为我们知道,语文课老师多半会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即便没有布置预习作业,学生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早早就读过课文(中高年级学生尤其是这样)。既然预习了,那么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了解,再提这样肤浅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岂不就是多此一举吗?

2、转弯抹角故弄玄虚式。有些课文,本身对学生就很有吸引力,开门见山进入新课学习即可。有些老师则画蛇添足,转弯抹角故弄玄虚,倒把学生搞晕了。一点起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有个关于地球仪的笑话,就是个很经典的案例。

3、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式。有些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夸夸其谈,尽扯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学生倒是听得津津有味,可是课文一点关系没有。白白浪费时间不说,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4、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前面评判过一份作业,内容是关于一个富含哲理的故事。故事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内容,开门见山直奔主体就行。但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则在导入部分出示了两句难懂的古代名言。然后就这两句名言所阐述的道理引入新课,多费劲啊。我觉得这两句名言要是作为小结就合适了。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语文教师就需要高情商。语文教师要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那么上课才富有激情,才能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

语文教师需要真性情。语文教师必须是性情中人,这样才能同课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语文教师有了高情商,他的课堂才永远充满激情,才能感染学生。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陋见,难免掺杂个人喜好,片面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