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刚入园的小朋友在教室内的哭声使得园外的家长们十分焦虑,无论是哪家幼儿园,都能看见这样的情形:家长在幼儿园周围往里张望,因为不放心自己的宝宝,偷偷地跟踪观察。宝宝入园,可是家长却比宝宝表现的还要焦虑。

到了两三岁,孩子总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渐渐离开父母的怀抱,走进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于从未离开过家的孩子来说,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中生活,肯定会有不安全感,入园焦虑由此产生。这也是孩子人生旅途上第一次感受挫折,心理、生理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宝宝的焦虑牵动着家长们的忐忑不安,如何使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就成了家长们的头等大事。

孩子和父母分开,孩子和父母同样都要经受分别的阵痛:那些抽泣、尖叫以及孩子求父母留下来时的绝望,都足以把爸爸妈妈的心撕成一块块的碎片。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孩子希望父母留在身边是非常自然而且正常的,但让孩子学会独立,却是他人生情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是不可能阻止孩子长大,不可能不让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身为家长,如果自己立场不够坚定,态度不够鲜明,就很容易给孩子找借口不去幼儿园。

父母焦虑不安的情绪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影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症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及早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以利于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要比您短期的阵痛和孩子的哭声,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而,面对孩子的入园问题,家长要做的,首先是自己放心,然后才能让孩子安心。

小班开学了,面对一群哭闹不止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们尽早依恋你,喜欢你呢?爱心的付出是最佳的办法。

孩子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什么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老师应主动去和孩子亲近,跟他们说说话,拉拉他们的小手,摸摸他们的头。尤其是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更是主动地和他们打招呼;孩子哭了,给他们擦擦泪,抱一抱;孩子冷了,给他们搓一搓,捂一捂,相信暖意一定会从小朋友的心底流出;以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充分准备好每一节活动所需的材料,以饱满的热情带领孩子生活、游戏、学习。虽然自己是苦了,累了,瘦了,但看到孩子们那一天比一天灿烂的笑脸,你能不为之动容吗?用不了几天,孩子们视你胜过亲人,有时偶有事外出一会儿,孩子们便会盯着另一位老师不停地问“钱老师呢?钱老师哪去了?”一回来,孩子们一起全扑进我的怀里,“钱老师,我想你的”,那份热情真是叫人终生难忘。

你付出了,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爱,成人如此,对孩子也是如此。当我在为孩子付出爱的同时,我还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也学着付出爱。班上的苗苗小朋友生病在家休息了,接连两天点名时我都故意大声点着苗苗的名,孩子们说苗苗没上幼儿园,然后我当着全班小朋友拨通苗苗妈妈的电话,电话中说苗苗感冒发烧了,在挂水呢。我们进行了谈话,怎样来帮助苗苗,在小朋友的倡议下,我们一起制作了贺卡、由幼儿口述我执笔写了祝福的话语,不少小朋友还从家里带来了好吃的要求去探望苗苗,晚上在家他们还主动电话跟苗苗联系。当苗苗恢复好上幼儿园的那天,全班幼儿情不自禁地大声欢呼“苗苗生病好了,苗苗上幼儿园了”,主动些的幼儿直接跑过去抱着苗苗,苗苗也好开心,不住地笑着。这以后,不管班上哪位小朋友生病缺席了,其它朋友都会主动问候,同伴们之间更亲近了,心也贴得更紧了。

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一份付出得到的是三份的爱的回报,你付出了你就会感到爱了,然后你还会从对方那儿收获到更多的爱以及付出,再不断循环反复,以乘方的形式层层叠加,那是多么惊人的爱的天文数字!对人如此,对物亦是如此。

班级自然角里摆满了各种小朋友喜爱的动植物,有色彩斑斓的金鱼,娇柔可人的含羞草,含苞欲放的菊花,孩子们都瞪大好奇的双眼,老师一再嘱咐孩子,要爱护花草,只许用眼睛看,不要用手摸,可没过几天,鱼儿死了,花儿折了。其实这位教师犯了一个错误,她剥夺了孩子的爱的付出,没有让孩子真正地对这些花、草、鱼产生爱意。在让孩子欣赏花、草、树、木、鸟、鱼的同时,更应该让每一个孩子真正懂得动植物都是有感情的,得关心它们,爱护它们。给它们浇水,除草,植物便长得好,喂一喂动物,动物便长得好,孩子们看到他们精心爱护的动植物一天比一天好,能不高高兴吗?小小的心灵能不产生爱的念头吗?相信谁也不会再去损伤这些宝贝们了。

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因为爱,所以该付出,也因为付出了,所以更爱了。

我们付出爱和我们得到爱是相对应的,是同等的一种幸福。爱不是空有的,它是从付出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心地善良的人首要的一点就是爱人。这爱其实就是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