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感好的学生,看到一个人群能知道大概有多少人;看到一个剧场能知道大概有多少个座位;会主动去推算一座楼、一个小区里大概有多少房子,有多少人;会主动去想做一件事情大概要花多长时间……《标准》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开学一个多月了,一年级的小朋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段时间了,对孩子们的情况也基本了解:有些孩子能够快速、熟练的算出20以内的加、减法,但还不懂算理,跟解决问题整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无从下手了;有些孩子算5以内的加、减法还得掰手指;有些孩子对10以内的物体的数量都不太敏感……怎么改变这种参差不齐的现状呢?通过近几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学,我觉得培养孩子的数感显得尤为重要。正当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科组长江老师及时的送来了一本《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读完这本书后,就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数感方面也找到了方向。下面谈谈我在一年级学生数感培养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家校结合培养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标准》中指出:“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处处有数的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从而学习用数来概括、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在此过程中诱发数感。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数感,不错过生活中的活素材,我通过与家长、孩子个别面谈或QQ聊天等方式指导家长朋友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数感。如:在户外玩耍的时候,引导孩子数一数路边有几棵树,几朵花;和孩子一起拣树叶,观察树叶的大小,形状,颜色有什么不同,进行比较和分类;和孩子一起玩扑克牌或者是数字卡,进行倒数、顺数,按顺序排列等;选择一些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东西,让孩子给它们排序……引导家长朋友要让孩子多动手,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不急与求成,耐心地寻找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让孩子在游戏中边玩边学,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地快乐,让孩子在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