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数学课《《简单的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广角中的新的学习内容。这节课不同于六年级的其它的课型,与前后知识点没有联系,比较孤立,是奥数的知识内容。《抽屉原理》很抽象,对于老师而言这节课比较难上,但《抽屉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又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今天张老师的这节《简单的抽屉原理》课,可以说是一节成功的课,是一节充分体现新的数学理念的课。《简单的抽屉原理》的建立是在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推理的基础上理解和发现的。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教师上的扎实,是一节好课。具体表现在:

一、生活激情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老师把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中的灰太狼请到了课上。并问:你知道灰太狼最近忙什么吗?你想知道灰太狼用什么广告词来骗小肥羊上当的吗?这一导入,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揭示“电脑算命”的鬼把戏上。教师在学生疑问当中揭示了新的学习内容《简单的抽屉原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注重自主合作 培养探究意识

本节课中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教与学中经历了命题、验证、推理的应用过程。

1、采用列举法

把3朵花放到2个盒子里,怎样摆放?学生的摆放、说理、到老师的演示初步感知了抽屉原理。此处设计教师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再到4支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的操作,熟练列举,恰到好处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

2、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学生6只鸽子飞进5个鸽笼、8个苹果放到7个抽屉等推理验证。教师关注了“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体个数必须要多于抽屉个数,化繁为简,此处确实有必要提领出来进行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通过教师组织开展的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的有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例1例2的比较,实质就是物体比抽屉多1和物体比抽屉多几倍或更多的比较。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 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例2.如果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本书,余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平均分得的书的本数多1本。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书的本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 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4、在游戏中深化知识:

课前的游戏简短有效,在结束新课前,用“抽屉原理”来解释,课前灰太狼利用抽屉理算命的骗局。是对科学的亵渎,有一种前后呼应的的整体性。学了“抽屉原理” 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抽扑克牌游戏、班级有多少个同年同月生的人数等等,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三、注重说理训练 培养逻辑思维

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与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并能用精确的语言表示自己的思考和推理的过程”的问题。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

四、注重电教应用 感受数学魅力

整节课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增添了色彩,形象、直观、动感的课件制作,彰显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五、不足

1、由于抽屉原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教者生怕学生学不懂,说的较多,放得不够。

2、教师的板书还需完善。

3、教师的语言还不够严密。

4、教学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有前紧后松的现象。

以上是我对抽屉原理教学的一点看法,如有不对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加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