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语文,可要让谁谈一下学习语文的经验,就有点勉为其难了。读过中学的人可能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鲁迅先生给我们描述了他少年的读书生活:小小年纪,先是拜孔子像,又拜先生。先生虽然很方正、很博学,但只是知道让孩子们读书、背书、描红、练字,自己也陶醉于读书,乐此不疲。以至于学生们学无兴趣,趁先生不注意去寻个蝉蜕,偷偷地描幅绣像,便是莫大的享受了。

而今的孩子们生活在现代文明的环境里,可学习语文就如迅哥儿在百草园那么舒服吗?回答是否定的。有专家给现在的语文教学总结了四大缺点——“少、慢、差、费”,学了3000多课时的母语,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语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呢?东营市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生活语文”:双手推开窗前月,一石击破水中天

2000年6月,东营市教育中心组织了我市的数名专家到市实验小学考评该校的4名科研骨干。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徐会荣老师的《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她认为:语文学习仅限于课堂听讲、大小作文与课后作业,是不会有多大出息的。语文无所不在,它在课上校内,也在课余校外,它在课本里,也在生活中。因此,语文教学要更新观念,打开思路。书本以外的生活,更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时空领域。

一石击破水中天,涟漪向无边。“生活语文”像一枝嫩绿的青藤,从此伸向了语文教学的课堂,并且滋芽接蔓,在语文教学中孕育出了新的希望。

自办手抄报,学生们既当“作家”,又当“编辑”,一个个兴趣盎然。学着编辑构思版面、设计栏目,查找编写各栏目需要的文章,并根据版面的大小,合理地裁剪文章、添加插图,效果令人振奋。报名如《知识快餐》、《生活百科》、《动物世界》、《幽默与漫画》、《飘飞的蒲公英》、《芳草地》……五花八门;栏目如“热门话题”、“实话实说”、“校园新闻”、“开心果”、“错别字诊所”、“词汇岛”、“幻想国”……真是举不胜举。一份份报纸报头醒目美观,标题精练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插图清新亮丽,令孩子们爱不释手。

你想写一手好字、当一名小小书法家吗?不妨到一、二年级的语文课堂上看一看。几十名学生,正襟危坐,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笔一划,虽不敢谈有颜柳之风,但是那种架式,把语文传统的神韵刻画得栩栩如生。学生们被老师设立的“金笔杆”奖深深地吸引住了,写字积极性一浪高过一浪。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