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五一劳动节"又到了,这个悠久的节日不禁让人想起"劳动是人的生存之本,立身之道"、"劳动创造了人类"、"不劳者不得食"等至理名言。但近日记者在天津、南京、甘肃等地采访时发现,现在城市里的很多孩子什么活都不干,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成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少爷、小姐。爱劳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我们的孩子现在却不会劳动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孩子成了"公子哥儿"和"娇小姐"

"五一"长假,江苏盐城的张正芹和她15岁的儿子夏华一起放假回家。从去年孩子到外地上初中以来,38岁的张正芹就"抛弃"了田地,在孩子的学校旁租了间房子,每天就做着洗衣、烧饭等服侍儿子的事情。

"夏华从小就没离开过我们,若是让他一个人在这么远的地方上学,吃饭、洗衣可怎么办,没办法,全家人最后做出了让我'陪读'的决定。现在家里10多亩地都要靠雇人来种了。"张正芹这样解释她的不得已。

夏华的现象绝非个例,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因为大部分是"独生子",同时又承载了两家两代人所有的希望,总是被家人宠着、惯着,即便是洗碗、扫地之类最简单的事情都不让做,更别说要他们自己做饭了。

天津市四十三中的一位老师无奈地对记者说,"现在的孩子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懒得有些太不象话了。懒得整理床铺,懒得洗袜子、洗内衣,懒得收拾书包,甚至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去倒。过去的公子哥儿、娇小姐什么样,他们也差不多了。"

一项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

兰州市东郊小学一名3年级学生家长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往往把劳动看成了一种功劳,是跟家长要表扬的资本,而不像以前那样是一种光荣。"这位家长说,她上3年级的女儿在家里很少帮忙干活,连收拾个碗筷等简单的事情都不想动手。而她在和女儿一样的年龄的时候,已经能够帮妈妈做很多事情了。

谈起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南京的李先生大呼"失败"。他告诉记者,他儿子今年已经20多岁了,可家里的油瓶倒了都不会扶一下。"当初怕影响孩子学习,不让他做家务,可最终的结果是书没念好,倒是养出一条'懒虫',只知道上网打游戏,真不知道将来他自己成家立业,离开了我们之后该怎么办。"

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杜文东说,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我们的社会正在逐渐抛弃这个美德,这是非常危险的。对青少年来说,劳动的作用不光是让他们学会生活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们虽然无须按照古人说的那样让孩子多吃苦头,但让他们学着自己料理自己的事情却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将来可真是要"苦"了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