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虽然本课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但教师不能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文章层次比较清晰,前五个自然段讲了狼四天里追捕羊、兔子、松鼠及被老虎追捕的故事,6-12自然段讲各界人士对这个故事的看法。可与课后思考交流的第一题结合起来,根据图示,练习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中有许多四字词语:“仓皇逃窜”、“功败垂成”、“自食其果”、“气急败坏”、“水泄不通”等意思一定要了解,有助于理解狼的心理变化,了解狼的做法。当狼发现山脚下有个大洞时心情怎样?当羊兔子松鼠分别从不同在小洞逃走后,狼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还可以选择其中的个别词语进行说话训练。

本文在朗读时要抓住关键词指导学生读好狼的心理变化,对各界人士的评价,要读出不同的语气。作者用简简单单的二三百字,没有任何修饰,全篇通俗易懂。把一只狼的悲剧写得淋漓尽致。他没对这只狼做出任何评论,没有发表任何看法,没有长篇大论地谈自己的观点。通篇看上去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悲剧产生的故事。但故事又不是一个纯粹的故事,只要读者稍微一体会,就会懂得,它蕴含的哲理是不言而喻的。而文章最后那些学家的说法,正好点破文章的内涵。所以再次通篇回顾这篇文章时,就会感慨它的简洁而道理明确。这样的文章比起那些枯燥无味的长篇议论文的效果就好得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于这样一篇蕴含深刻哲理的文章,六年级学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教师又应该怎样引导呢?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每天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挑战,于是人们都在提醒自己要学得聪明一些。遇到事情,总是前思后想,反复琢磨,只想把事情做到滴水不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很容易将他人的利益全然置之脑后,以致不择手段,也不计后果,恨不得将所有妨碍自己利益的人通通赶尽杀绝。然而,从这则寓言我们却可以清楚地看到:堵死他人之活路的同时,其实也堵死了自己的活路。既然如此,又何必非要把别人逼上绝路呢?得饶人处且饶人,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