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破重难点,弄清联系。三次科学试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读读、划划、议议、填填、贴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做有三个目的:1、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2、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3、训练学生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节的教学具体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指导学生弄清三次不同实验的过程。教学时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科学家是怎样弄清楚蝙蝠夜里飞行是靠什么探路的?(三次试验)划一划;再让学生以 “小组讨论、填表”的方式弄清三次不同实验的方法、结果,同时结合课文内容,用“不是……而是”说说三次实验得出的结论。这样使学生动口、动脑、动眼、动手用多种感官深入了解三次实验的过程,明白了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的训练。

第二步: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蝙蝠发出和接受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我们采用图示法来展开教学。教学时我们先提出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然后指导学生读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并组织语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再板贴图示,再看图示讲述蝙蝠怎样探路的。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指导学生明白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弄清楚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间的联系。教学时要求学生自学,仿照前面,贴出雷达探路的示意图,培养自学能力。

第四步:在学生明白了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之后,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他们之间的联系。这样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明白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大纲指出“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因此,学完课文后我们设计了提问:科学家还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以此引入,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既提高了学生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把学习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

(四)、谈话激励:

在学生把自己从课文中了解到的科学家仿生物制造出设备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这样一段话:这是科学家研究的成果,你们想不想将来利用仿生学制造出更先进的设备?让学生谈认识,谈做法,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学科学及探索科学的奥秘的兴趣。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用卡片贴出蝙蝠的飞行原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图文结合,直观反映了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体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掌握课文内容。而且板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自信心。

我说得比较粗浅、平淡,精彩的课堂教学由我们团队的主力张丽平老师为大家展示 。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