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48所曾经濒临撤并的小学,通过小班化教学被盘活,有些学校甚至成了家长择校的热点。海淀区教委日前举办了全区小班化教育交流研讨会,大力推广双榆树中心小学、北医附小等学校的小班化教育经验,并现场展示了语文、数学、英语等4节小班化教学示范课。

海淀区的小班化教学实验开始于2003年。当时,不少小学因为教学质量低或者生源规模小等原因,在全市整合优质资源实行学校布局调整的大背景下,面临着学校被撤并等严峻形势。面对社会追大校、名校的热潮,面对弱校的发展困境,海淀区教委小教科经过调研提出开展小班化教学实验。

首批 27所小学成为海淀区小班化教学实验校。几年来,海淀区教委会同相关专家对实验校定期组织经验交流、教工培训活动,学校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新模式,各实验学校成效显著。九一小学原来是生源锐减的薄弱校,现在成为连续3年在全区五年级学业监测中处于A段的优质校;学府苑小学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33 名教师中近一半成长为学区级学科带头人;清华东路小学本着“张扬个性、人文关怀”的原则管理“阳光小班”,使学生获得了个性化发展。目前,海淀区有 15755名学生,分布在48所班额不超过30人的“小班”里读书。

根据海淀区教委的调查显示,很多当初曾经生源出现困难、无奈地走上了小班化教学之路的学校,目前不仅吸引周边生源迅速回流,而且还成为择校热点。

为什么当初的薄弱校因小班化而成为家长的择校目标?一名校长说,“道理很简单,名校一个班45个人甚至更多,我们小班化才20多人,每名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平均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力量’大不一样,小班里的学生人均资源更丰厚,教学上也会更灵活,更能因材施教。”对于许多家长而言,他们更愿意让孩子上一般学校的小班,而不是名校的大班。

有专家认为,小班化正是这些“非名校”的优势所在,相对于班额拥挤的名校,这些学校也有相当的竞争力,并得到家长和教育体系的认可。调查显示,在这些学校出现了不少新现象:学生对于学校和班级的认同感普遍提高,学生更喜欢老师;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与频率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都有所增强;学生更可以享受到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