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自己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通过自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重点学习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生动描写景物方法。感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借助工具、合作探究等方法读通课文,了解大意。检查了解、指点引导感悟天山的美,并能通过交流、讲解了解移步换景以及比喻和排比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感悟天山的美,并能通过交流、讲解了解移步换景以及比喻和排比的写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析题导入

七月的天山也就是天山之夏。夏天暑气袭人,而在天山却像秋天一样凉爽,这是为什么呢?随机简介天山资料。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景色宜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一睹它的风采。

【设计意图】从课题解析入手,让学生明白天山的位置,以至产生迫切学习的愿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检查自学情况,初读感知。

1、抽生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自己的见解、感受(可以是自己读文后的感悟;可以是自己认为文中写的好的词句;还可以是自己不懂、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开放性的话题,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了解学生对文课的理解程度,并能通过交流让同学们相互答疑解惑,并为自己的下一步教学指引方向,确立重点和目标。

3、教师进一步提问检查。

设计的问题内容:1、这是一篇写人、状物还是写景的文章?2、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什么时间,采用什么交通工具,游玩了那儿?3、作者分别在天山中的那些地方观察了天山美景?你能找出相关的词语吗?4、作者在不同的地方分别描写了那些景物?你觉的作者描写的这些景物美吗?(交流)找语句

进入天山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

再往里走

4、天山密林和野花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出喜欢的句子,做批注谈体会。

(1)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三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花的繁多,花的绚烂,花的优美之极。

(3)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5、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给最后一段换种说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