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出示实物,激趣导入

1、 师:这是老师从学校里捡到的两片落叶。你们从树叶中知道了什么?

生:秋天来了。

师:说得非常完整,声音再大一点就好了!小朋友们的眼睛也会说话,从你的眼神中我能看出来你们有没有听老师说话。

师:P1.出示课题。《秋游》。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生:齐读课题。

2、 师:秋游是什么意思啊?请生来说。

生:秋天的时候一起出去游玩。

师:回答的特别完整。秋游的意思就是在秋天,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出去玩的事。

开门见山的导入,让学生通过实物勾起对课文的兴趣,在指导理解题意上,教师始终抓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发展语言。

二、扣住课题,理清脉络

版块一:解决生字词

1、 P2出示词语

凉了 老师 郊外 追逐

喊着 一望无边

稻子 高粱 棉花

打滚儿 亮嗓子 逮蚱蜢

1先请生单独念第一行词语,边读边评价,师:读词语不能拖拉,要干净,有节奏,读写第三行时的轻声词,注意发音。

2师范读写第三行词,提醒“粱”、“子”、“花”。

3开火车齐读。

4全班齐读。

在教学这一环节时,老师始终要让学生把词语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要读出节奏,不拖音,读写不好就停下再来,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开火车读写多种方式巩固,并且形式多样,通过单独请生读、齐读,体现语文工具性。

2、初读课文

过渡:词语读得好,才能把课文也读好

师:一起打开书,读课文,说说在第一小节中,你读出了什么?知道什么就说什么。

生:知道了时间是秋天,地点是郊外。

师:哦,很不错!老师在第一节的一句话里知道了时间是秋天,地点是郊外,我还知道了哪些人去的,他们去干什么。在第一句话里我们就知道了时间、地点、人物,把事情交代的很清楚,以后在写作文中也要这样。

老师举个例子:现在我们和老师在阶梯教室上课。

关注文本语言形式,渗透写法。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第一小节时,老师让学生关注第一句话,从一句话中知道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并相机提示在写作文时也要注意用一句话就把事情交代清楚,“把话说完整”等。

3、P3.出示第一小节,点红“渐渐”两字。

师:你会不会用“渐渐”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生:我渐渐长高了,我渐渐长大了。

师:很好,那我们一起出去玩,大家是不是很高兴?谁能用高兴的语气给大家读一读,注意节奏,停顿。

生读。

4、师:默读2—3小节,说说他们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

要求:用两个字概括。

生:第二小节写了天空,第三小节写了农田。

师:第二小节写了秋天的天空,第三小节写了秋天的农田,介绍景物要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这篇课文是从天空到地面的顺序来写的。

5、 P4.出示第二小节

(1)读一读第二小节,说一说秋天的天气美不美?美在哪里?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有时候像一群白兔,有时候像几只绵羊”。

生:美在天空的蓝。

师:蓝蓝的,给大家读一读。

(2)理解词语“一望无边”

师:什么叫一望无边?在哪里见过一望无边的场景。

生:内蒙古大草原一望无边,大海一望无边。

师:谁能读出一望无边的感觉?

指导朗读:1稍微慢一点,好像真的在看,但又看不到边。

2全班齐读,注意表情。

3教师再请读的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带读。

4师范读,全班再齐读。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P5.多媒体出示: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______,有时像_______。

师:哪位同学能想象的说一说,再把感情读出来。

指导:有时的后面要停顿一下,有时后面的是想象的时间,所以要停一下。

教师带读,再齐读。

2、P6.出示第二小节:自己先默读,用铅笔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秋天的田野,你会用什么词语?

稻子黄了,像_________

高粱红了,像_________

棉花白了,像_________

引导学生想象,再读。

3、P7.出示第三小节。

指导朗读:这一段写秋天丰收了,人们的心情应当越来越好,读的时候语调也要越来越高,同时脸上应带着欢快的表情。

指导后全班齐读。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丁老师的教学目标清晰,明了。始终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课堂,并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动学生多诵读,在诵读时间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并且丁老师的朗读训练都落实到了实处,不仅要求读好,还讲清节奏,表情。

四、学写生字

1、今天,我们在那么美丽的大自然里,玩得很开心。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2、拿出习字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