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过工作以来长期的观察、研究和相关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上课不喜欢举手发言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回答问题的活动是学生一种探索活动,从心理角度看高年级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思想顾虑则越来越多,担心自己的回答会被别人取笑,回答错误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可能其他同学有比他更好的答案,说了显得自己的答案不够好;还有的会想,让他们说吧,我只要把他们好的总结一下就可以了。

2、、老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设置问题要目标明确,层次分明,提出真正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问题那必是需下一番功夫的。

3、相应的激励措施也是应有的。如:分小组展开竞赛;给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加分,凡是举手的加1分,答得又快有准的再相应加分。教师给与发言积极且答案有创新的学生以及时的多一些的表扬,在班级形成相应的氛围和舆论导向。

4、成人感增强:高年级学生喜欢把自己看作成人,认为举手发言方式很幼稚,不屑或者不喜欢举手。

5、不愿做“出头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举手回答问题对了没多少好处反正是自己会了;答错了可能受老师批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6、心理素质差:平时交往谈笑自如,但被老师叫起来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感到心里紧张,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说什么,想到可能的后果也就不举手了。

7、群体因素:某些班级可能存在一些不良的风气,诸如课堂上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大多数学生不举手,那么少部分人看看大家都不举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就不举手了。

8、老师方面老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任务过于简单,学生将感到厌烦,而不从事探索活动;如果过于困难,学生感到茫然,也就无法从事探索活动。或与学生所学知识联系不大,以及生活经验感受较少导致学生无话可说,无手可举。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适宜的问题,也就是所提问题的难度足以让学生的激发内在动机,为好奇心所推动,去从事探索活。

动。

9、任何习惯的形成都需一定的时间,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一定要坚信只要假以时日,必可水到渠成。

10、有些学科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更应经常与学生沟通(课堂或课后)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否则讲多或快,学生跟不上,教学效果肯定要差很多,反过来抱怨学生就不应该了。

11、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看老师是否严厉或学科是否感兴趣,另外有些学生不举手已经成为了习惯等等。

那么到底该怎么样去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从以下方面做了努力,希望可以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思考:

12、师生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应和蔼可言,严而有度,课堂应成为学生栖息的理想所在,而不要一味面目可憎,声色俱厉,让学生产生抵触或害怕心理,。

13、让学生明白发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对课堂发言及发言的学生有个科学、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这需老师耐心引导和教育。假以时日,学生会明白道理,状况也会随之而改变。

总之,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为主,老师的讲授为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倘若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都不主动,不积极配合,这样的学习怎么会有效率呢?举手事小,态度才是关键,希望在我们教师的努力下,能看到学生积极踊跃的身影,能听到那如天籁之音般的妙语,能感受到那积极向上的态度,明日的一切希望,从这一次举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