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理解 文意把握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 学习目标

1. 运用多种方法( 如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与感情色彩。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想阅读文本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感受,读出言外之意。

3. 设身处地地阅读文本,做到准确描述文本中的重点场景、主要人物与细节。透过事件,把握人物形象,抓住细节,领悟人物特点。

4. 以“谁干什么,结果怎样”的结构,准确、通顺、简明地说出全文或重点段的主要内容。

5. 养成先思考,再表达,后检查的答题习惯。

二、 学习重点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读出词句的意义和形象,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2.准确、规范地表述阅读文本或重点段的主要内容。

三、 学习难点

1.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读出形象和意义。

2. 对阅读的材料留下准确、鲜明的印象,前后联系、整体把握文意。

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一:掌握理解和体会词语的方法

一)自主练习,提炼方法。

1.阅读《卢沟桥的烽火》,摘录描写敌我双方的词语,完成下列表格。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呀呀”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