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本文描写的是在巨大的灾难面前,父与子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在教材的处理上,根据教学要求和文本的特点把课文划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两课时的教学立足语文,紧扣文本,设定目标的时候,力求做到简明,这样课堂上就能化繁为简,学生就能在反复触摸文本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简明的教学目标贴近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即需要理解对父爱的歌颂,又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前者较容易达成,后者则是难点。所以在教学中,第一课时主要通过阅读课文,理解父亲的情感变化,体会文中洋溢的父爱,在教学时,我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读中发现问题,探讨中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第二课时则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格力量。

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看到了地震的场面,使学生能够对文中描述的场景有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下来学生采用喜欢的方式反复阅读课文,并从中发现问题,如:为什么其他的父母哭喊两声就走了,为什么这位父亲还坚持救自己的儿子,父亲为什么声音颤抖的说:“出来吧,阿曼达!”等问题,学生通过第一个问题体会面对地震时人们的悲痛,随之解决的第二个问题不仅体会父亲救儿子的信念,也能与前一个问题对比,更加凸显这对父子之间的信任。第三个问题则是通过反复读,理解的过程中体会父亲的见到儿子时的内心状态。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理清了文中脉络,也对文章内容加深了理解,学生能够大胆的表达想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最后通过辩论“父亲是否失常”这一问题,从父亲的神态“两眼直直”,心理“一个念头”,动作“挖了38个小时”这几方面来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学生在此环节能够积极投入,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最后点出下节课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结束本节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上,教师把话语权交给了学生,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成了课堂中真正的主人,在理解废墟环节上,学生能大胆联想,提出你认为废墟时什么样的?另外让学生站在父亲的角度考虑,提出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以次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说的更多。

对于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教师给予了适当的评价,即使在回答不是很准确的时候,教师也运用了较委婉的语气进行提醒及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逐渐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并能够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当然,任何一节教学都有疏漏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