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在临床中常遇到。因为所涉及的可能性非常广泛,在此归纳出两项临床上常见的原因,供家长们参考。

问题解析1:左手惯用者,被强迫改成使用右手:“左撇子”不是我的错!

由于左撇子在这个社会上属少数(约占总人口的13%),因此在大部分人眼中是“异于常人”的。此外,市面上绝大多数产品都是针对右撇子设计的。所以,“左撇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社会压力,许多家长迫于教养上的压力与担忧而强迫孩子使用右手。

强迫修正的后果

简单举一个例子,假设您是右撇子,请您先拿出一张白纸与一支笔,在白纸上画一条垂直线,并在垂直线的右边写一个“3”,之后换左手在垂直线的左边也写一个 “3”,这时您会不由自主地想写左右颠倒的“3”。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写数字时大多是由内往外写,因此换成另外一只手时,也大多会依循这样的动作模式,因此如果强迫左撇子的孩子使用右手写字,结果可想而知。

一味强迫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1.大部分孩子在强迫更改为右手后,仍会在大人没注意的时候用左手,毕竟那是他们的优势大脑所控制的“惯用手”。

2.动作学习缓慢。“左右开弓,左右皆不精”,这是最常见的后果。有些动作使用惯用手都不容易,更何况是非惯用手呢?写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书写时经常会左右颠倒,且容易因手酸而抗拒写字。

该怎么判断孩子的惯用手呢

一般而言,孩子约在3~4岁时会发展出偏好使用的手,5岁左右会发展出固定使用的手,而7岁左右“惯用手”会正式建立并趋于成熟。如果在3岁之前没有刻意引导,大部分孩子此时偏好使用的手将来成为“惯用手”的机会颇高,及早判断孩子可能的惯用手对于动作发展与学习是有帮助的。

如何判断呢?

1.观察并记录孩子使用两手的频率(持续一个月),频率较高的那一侧即可能为惯用手。

2.观察孩子分别使用两手时的动作品质,通常品质较佳的那一侧会成为惯用手。

3.将球以滚动的方式传给孩子,看看他用哪只手捡起并投出;或将饼干、玩具放在孩子的正前方,看他伸哪只手去取物。

4.将球滚向孩子的正前方,看看他用哪只脚踢,通常会使用惯用脚踢球,非惯用脚维持身体平衡,而惯用脚通常与惯用手为同侧。

5.甚至在初期爬行的阶段也能发现一些端倪,例如偏好使用的手会先向前伸出或去拍打物品。

孩子的惯用手可以“塑造”吗

临床上有些治疗师强调,如果要让孩子将来成为右撇子,可以在两岁左右刻意将孩子喜欢的物品都放在孩子的右侧,以方便孩子建立使用右手的习惯。然而“发展” 应该以顺其自然为原则,太过刻意反而可能矫枉过正,造成左、右脑发展不平衡,且限制大脑神经的发展与连结,结果可能影响孩子的创造力、想像力与人格发展。

“双手万能”,无论惯用手是左手或右手,千万别轻忽“合作力量大”的概念,因此在我们致力于惯用手的发展时,也别忽略非惯用手的训练!

问题解析2:揠苗助长,小朋友尚未准备好!

就整体的运笔功能而言,写字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他诸如画图、描绘线条、画几何图形等,基本上都不算是写字,但确确实实是学龄前应当具备的“基础运笔能力”,会影响将来正式的书写。

运笔能力是由许多感觉、知觉、骨骼肌肉等元素共同运作与统合的结果。而就高阶的“写字”功能而言,则需要具备以下6项基础能力,其中,又以第6项与未来的写字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相关性。

1. 手部精细动作发展须成熟,如对掌抓握能力、掌内操控能力、手部肌肉力量与张力等。

2. 视觉认知技巧成熟,如视觉记忆、图形辨识、空间概念等。

3. 视觉动作整合能力,也就是手眼协调的能力。

4. 简单的阅读能力(含认读与读念)。

5. 符合年龄阶段的握笔方式。如提早有握笔的经验,约莫3岁左右会发展出与成人相近的握笔方式,不再是拳握式抓握。

6. 基础的运笔技巧,如基本线条或几何图形的描写与仿画等。

以下提供9个与孩子未来写字息息相关的图形:|、-、、┼、/、、\、×、。其实几乎所有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和汉字都由它们组成。例如“4”由 “/、-、|”组成;“永”由“\、-、|、/”组成;英文字母“A”由“/、\、-”组成。根据研究显示,如果能够在练习这些基本线条时,同时赋予口语的连结,将来更有助于写字,例如“/像从右边溜下来的溜滑梯”;“-”像“躺着的棍子”,等等。尔后在练习写字时,即可运用这类口诀来提醒笔画或笔顺。

以感觉统合的观点来看,“适应性的反应是需要透过大脑组织与整合各种感觉信息,并根据环境所做调整而产生”,几乎所有的动作能力都需要给大脑足够的时间去处理、整理与修正才会有适当的表现,这就得靠经验的累积,写字当然不例外。学龄前从基本图形练习起,循序渐进累积运笔经验,以便为将来“真正的写字”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