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六点多,记者在图书大厦采访时看到,来给孩子买书作为儿童节礼物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在多家幼儿园门前,卖图书和玩具的小贩也都乐开了花。一位长期在河西区某幼儿园附近摆摊的小贩说:“这几天,家长明显比平时舍得花钱了,我特意进了不少包装豪华的玩具和精装书,这些平时卖不动的东西现在可畅销啦。”

仅仅昨天一天,四岁男孩成成的妈妈就分别接到爷爷、姥姥、舅妈三个人的电话,话题的内容只有一个:儿童节,给成成买什么礼物好。

一个儿童节,就这样撬动了消费市场。但与此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就在儿童节消费的热潮中,家长们又同时遇到了诸如“要不要买”、“买什么”、“怎么买”等许许多多的问题。儿童节究竟拿什么送给孩子,成了家长的困惑。

儿童节消费,家长困惑多

消费者刘女士有个12岁的女儿,她为记者算了一笔儿童节的花费:在伊势丹购买打折后的童装两套共398元;周日带女儿到乐园买通票玩了一天,加上中餐、晚餐花费近500元;另外她还答应孩子在“六一”当天去趟必胜客,这样算下来花费肯定要超千元了。如此之高的消费水准,虽说刘女士一心想让孩子高兴,但心里还是不知道是否妥当。用刘女士的话说,花这么多钱过节,真不知道对孩子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同样在儿童节消费上感到困惑的,还有消费者吕女士。她告诉记者,本来想给孩子买样玩具,但到市场上一转才发现,现在的玩具两极分化太悬殊了。要么低价劣质,商家为了追求低成本,玩具粗制滥造,甚至连最基本的安全都难以保障;要么就是价格高得惊人,一个“

婚纱娃娃”卖到千元以上,一套轨道小火车要价三千余元。吕女士称,让现在的孩子感受上一代玩皮筋、玩泥巴的乐趣恐怕不太现实了,但是买个像样的玩具要这么难也没有料到。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玩具两极分化严重确实给家长们带来不小的困惑,其实商家应该看到,那些价格适中、质量过硬的普通玩具,可能才是需求的最大部分。

礼轻情意重,过节消费不必盲从

并不赞成“突击消费”的杨先生表示,不打算买“物质礼物”。他准备周末带孩子去蓟县过两天地地道道的农家生活作为送给儿子的儿童节礼物。他说:“完全可以以多种方式为孩子过节,不一定非要以礼物的形式。”杨先生认为,如果一味地买礼物、高消费,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从小形成一到过节就必须得到礼物的习惯。

天津社会科学院郝麦收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儿童节送孩子礼物在情理之中,也是一种亲情的表达,但不应以金钱衡量礼物的轻重,正所谓“礼轻情意重”。最重要的是家长在送礼物的时候,让孩子感受到爱心。郝教授提倡家长自己动手制作,或买一个漂亮的笔记本写上几句给孩子的心里话,都是不错的办法。郝教授表示,现如今多数家庭都形成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甚至更多亲朋好友同时为一个孩子消费不菲的金额买礼物的现象,这对孩子不一定是好事。家长宠孩子也该有个度,如何教育家中的“

小皇帝”正确理解节日的含义,学会真诚地感恩,表达对长辈的孝心,学会珍惜友情、学会节约,这才更有意义,总不能让“儿童节”变成了攀比、奢侈的“消费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