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这堂课感受老师的思考很有深度。提两点建议:学生的朗读变化不大,如果老师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有感情朗读,效果会出来,主要是语文课上,老师对于朗读指导和提示的意识要强。建议二是留给学生做笔记的时间,课堂上的一些知识重点让孩子及时记笔记效果会更好,比如这一课说到的边塞诗的主要内容,提炼得很好,学生能记下来,就更好了。

周:课堂容量很大,老师准备充分,可以看得出教师要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对文本做很深的解读。

叶:这堂课对“互文”修辞手法的教学深入浅出,让我豁然开朗,我将会把这个方法运用到我的课堂上。

钟:鄢老师的这堂课学生收集的资料运用得很好,学生收集的资料既有广度,也有深度,效果很好,特别是“以诗解诗”的方式值得借鉴。

李:这样的课堂容量是六年级应该具有的,但是这也很考验老师的内功,能够把深厚的东西讲得浅显易懂,确实需要老师花大量时间思考。感觉班上的常规很好,孩子的发言面广。课堂内容也打破了传统,把课内和课外进行了很好的融合。

吕:高年级的课堂容量很大,我们年级在四年级时也做过这样的研究,当时鄢老师也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但是感觉四年级的学生接受起来难度太大,而放到六年级,学习学起来就轻松多了,而且很感兴趣。这堂课对“边塞诗”的一个大量的拓展,是诗歌的鉴赏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我们可以继续研究下去,比如送别诗等。

彭:六年级的课这样上很舒服,有深度,有广度,特别是对“万里长征人未还”的理解,旁征博引,学生的思维密度很大。对于这首诗的写作方法的教学也很好,让学生认为古诗的内涵是很丰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