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一个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应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十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吸收所需知识,学会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呢?笔者的做法与体会是:

一、构建和谐教学平台,让学生愿意学——这是基础

教学实践证明:在愉悦轻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敏锐地把握机会、果敢地付之探索的行为的精神状态处于最佳的境界;反之,紧张、严肃、压抑的课堂气氛,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激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构筑一个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平台”,让学生愿意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如“乘法分配律”新知教学时的课堂实录是这样的:

1.出示:102×153=、99×145=,让学生各自计算,待到快的学生近完成时我报出了答案,并特意表露出神气的样子。

有位学生很不服气,说题目是我出的速度自然快些,并要求由他出题。我提了出题要求:一个因数应接近整百的数。

2.学生a出题:98×46,让学生各自计算,我的速度比刚才又快了些。

3.学生b出题:998×637,让学生各自计算,我的速度比刚才又快了些。

这时已有学生议论开了,都想探个究竟。

4.出示三个算式:100×153+2×153,(100+2)×153,102×153,让学生比较异同。学生此时才恍然大悟,还信心百倍地向我挑战。

5.让学生出4道题师生进行比赛,我有意识地逐步放慢计算速度,让学生们尝到胜利的喜悦……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