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听一位教师上《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听后没有时间交流,就把我的意见写下来发给教师了。

总的感觉:

课堂容量大,推进快,这是我们要追求的。感觉太快了,太飘了,没沉下来,沉到文字中,去真正理解,消化,并积累内化下来(内容的与表达的)。

注重结果、结论,满足于让学生记住一些概念,如写法的名称、特殊的语言、卵石的信息等。至于具体为什么这篇文章要这样表达,其实讨论得似乎有些浅。如对“自述式”“拟人”“打比方”等写法的好处,只是概念化地说了一下,放在任何文章似乎都适用。

课堂要把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如在让学生展示“学习单”时,只是关注填写得对否。其实应让学生把他这样归纳概括的思考过程说出来,变成全班同学的资源。在交流中,深化对文章内容与表达的理解。

另外,教学要扣准年段目标。六年级要把表达方面的关注点尽量放到“篇”上,不只是关注某个句子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篇”的表达也有许多方面的点,如果学生之前学过,尽量不炒现饭,如“首尾照应”“总分总”之类;而要让学生关注这一篇独有其他文章没有的表达特色。这样,学生才会有发展,才是针对了学生。因为学生知道的东西,没有必要再来一次。课堂时间非常宝贵。

一些细节的回忆:

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是想让学生关注什么?是拟人吗?我觉得冲击力不大。可以放在激起学生的阅读与探究兴趣上?卵石会说话——那它是用什么说话?说些什么话呢?挑起学生的深入阅读的兴味)

作者介绍,似可简略些。

初读后交流:卵石用什么方式围绕什么话题说话?(“围绕什么话题在说话”可以换成“说了些什么话”之类的问题。当然不是要把它们“说话”的具体内容复述下来,而是要学生去归纳,语言当然要简洁。)

检查生字词环节,也要简单些。那个“孪”字的字源介绍有些突兀。还不如不要。因为不知道教师是出于什么目的,因为那些“古体”,并没让学生知道它的最初含义,并且这个字是形声字,看宋体就知道。)。

这一环节把重点放在交流对文章叙述内容的归纳上。并明白课文哪些段落在具体写卵石说话。至于“总分总”“首尾呼应”都可略去。

精读部分:可以将4-11段作为一个阅读单元。先从整体上了解作者写了哪些卵石说话。分别用什么方式说话,说的是什么。可以用学习单。再来重点指导第6自然段的阅读。因为这一段理解上学生会有困难。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把重点放在理解每一类卵石的“特殊语言”,及所说的“话“上,即它们透露了自身的哪些信息;同时关注作者的表达特点,用了“自述式”的方式。当然有些段落,如果10-11段又不一样了,也可让学生关注,比较。并且表达方式的学习,方法要自然,要含蓄,有启发性,让学生自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