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进入课改实验的单位,下学期将使用国标本二年级下册。我想就这一册的编排意图和操作方法谈谈个人意见,供老师们参考。我准备谈三个问题:一是教材的框架体例;二是识字写字;三是阅读教学改革。

教材的框架体例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课文和单元练习。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习惯篇”的要求是:勤查字典,主动识字。安排这两项是跟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实际上是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一些技能和习惯。识字是终生的,识字识到老,中国的汉字识不了。所以养成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儿童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识字写字

本册教科书仍用“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方法安排生字。共安排了373个生字(其中只认不写的90个,要求能识会写的283个)。

全册生字分两个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识字,每课安排能识会写的生字不超过10个;只识不写的生字也不超过10个。二是专门的识字课文。每课安排能识会写的生字不超过10个。8课“识字”共安排只识不写的生字3个。

专门的识字课文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词串识字。共安排4课。“识字1”节日民俗,“识字2”是桂林山水,“识字5”是保卫祖国,“识字6”是天然动物园。

以下两种是新出现的形式。为什么要出现这两种新形式?回头再讲。

2、形近偏旁的比较。3、4、7课均属此种类型,共比较了6组易于混淆的偏旁。每课安排两组易混偏旁,每组分3栏。如第3课第1组,第一栏是一个表,以两两相对的形式表现了“木”与“禾”的“实物图──古文字──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使小学生初步认识到“木”与“禾”所表示的不同意思。第二栏是“松柏杨柳桌椅”、“秧苗 稻谷 庄稼”两组词语,意在印证以“木”做偏旁的字与以“禾”做偏旁的字所表示的意义范畴是各不相同的。第三栏是两组图,分别与第二栏的两组词语相对应,意在帮助学生看图识字(词)。

3、特殊偏旁的认识。第8课属于此种类型。前一组是不同偏旁表示同一个意思。如“鸟”与“隹”是两个不同的偏旁,但都是表示鸟。第二栏的两组词,虽前者有一些字是“鸟”旁,后者有一些字是“隹”旁,但都是属于鸟。后一组是同一个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如同是一个“月”旁,有时表示“月”,有时表示“肉”。第二栏有两组词,前一组“明亮 晴朗 朦胧”中带月字旁的字均与月亮有关,从“月”;后一组“弯腰 踢腿 挺胸”中带月字旁的字均与肌肉有关,从“肉”,这也是要留心识别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