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

1、教材内容:《最喜欢的水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教材以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水果和商品统计为背景,引出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使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直观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

3、设计理念:

《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教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据此精神,在本节课中,我力求体现以下一些特点:

(1)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 以问题为先导,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3)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

(4) 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与体验,强调在过程中理解和感悟。

4、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获得简单的统计结果。初步体会统计方法的多样性。

(2)、根据统计结果能作出简单的分析和预测,初步感知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体会小样本预测的不确定性。

(3)、初步学会有序观察和思考,渗透分类思想。

(4)、在合作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在实践中,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有所体验,初步感悟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建立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小样本的不确定性。

二、突出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

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思想理念,为了有效的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课堂展开发展性的教学活动,让课堂充分焕发生命活力。我本着设计新、处理活的原则,从教学内容、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考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由"举行元旦晚会"引入,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小组活动中我让学生在整理数据的实践中体会,在交流中比较和选择自己喜欢的、较简单的统计方法。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