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向家长的一次讲座中,Eugene Schwartz(一位有经验的华德福老师)幽默地阐述了这种窘境,从孩子早上起来的那一刻,家长就给予了数不清的选择。

早上好,亲爱的。

你想穿什么衣服?无袖的运动衫,短袖衣服,或长袖衣服?

喇叭裙?粗斜纹棉布裙?或有花的裙子?

超短裤,卡普里(capri)短裤,徒步旅行短裤,或者短裤?

短裤和一件衬衫,好的。哪一件?

红的、蓝的、绿的、有条纹的、格子花纹的,或格子花呢短裤?

背心、套领的、短袖的,或长袖衬衫?

有卡通人物的衬衫,或超人,或无花纹的?

100%的纯棉、棉和聚酯混纺的、棉加上合成弹力纤维,或斯潘德克斯弹性纤维?

让我们来吃早饭。今天你喜欢吃什么?

橘子汁、草莓汁、葡萄汁,或芒果橘子番石榴汁?

含有果仁或蜂蜜或红糖或有机水果的格兰诺拉麦片?

掺有1%、2%豆浆的牛奶,乳酪,或低脂肪酸奶?

普通或焦黄的英式松饼,或百吉饼?

供选择的品种还可以罗列得更多。当观众席里的家长意识到他们自己正是如此时,爆发出来的笑声几乎淹没了Eugene的声音,他才说到一半。

我们是怎样落入这种陷阱的?我们中的有些人,从小是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长大的,我们不会再让孩子接受这种管教。但钟摆可能又过于偏向另一个极端,导致太少的约束,太多的混乱。许多孩子正遭受缺乏限制带来的折磨。

名目繁多的选择加在孩子身上,一种可能会使他的心理不堪重负而精神失常,另一种可能是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卡洛琳认为小孩子不能有太多的自我意识,他最好生活在集体意识中。这也是为什么华德福幼儿园强调规则的原因之一。如果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周围的成人一再迁就他、溺爱他,只会使他越来越多地考虑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向外界开放、关注外面的世界。卡洛琳的话使我想到有些人从小娇生惯养,只知道:“我要这个,我要那个。”一旦满足不了,就又哭又闹,家长只得让步。长此以往,渐渐地越来越自我、自私,他们不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和痛苦,他们整天想的是要得到什么,别人如何亏欠了他,而不是付出什么,如何去帮助别人。

菁菁最近两周变化很大。到了吃饭时间,她坐在椅子上,老师叫她洗手,她说:“我不洗手。”态度非常坚决。怎么办?我把她抱起来,带到卧室,她即使哭,我也只能这么做。在卧室,我转移她的注意力,见她不哭了,就抱她去洗手,但她仍然坚决不肯。我不能强制菁菁,于是又抱回卧室。正在发愁该怎么办时,突然看见放擦手油的小瓶子,我说:“洗完手,我给你擦这里面香香的油。”她同意了。第二次,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我再次用擦手油哄她去洗手,洗完手,她竟然忘记了擦手油,自己坐在椅子上吃饭了。

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容易顺从孩子的心愿(无论什么情况),而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不可能做到顺从每一个孩子的心愿。如果某个孩子不肯洗手,也许只能让他哭一会儿,想想办法,尽量和大家统一行动。

那天我们在游乐场玩得可开心了。宝宝一个劲地喊我去坐“飞机”,要坐上他的飞机,我必须四肢着地在通道里爬来爬去。记忆中,我不记得曾经在地上爬过。当我笨拙地跟在宝宝后面爬行时,我想到不是大人带着孩子玩,而是孩子带着大人玩!

在英国学习华德福幼儿教育时,专门有节课讨论婴儿的爬。老师Ken说爬对婴儿的正常发育来说是件自然而然的事,而现在的英国,有些婴儿丧失了爬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站立、行走阶段,这些父母迫不及待地想让婴儿练习站立,发展的必经阶段被人为地阻止或中断,孩子长大后有可能会出现计算、书写方面的困难。Ken认识一个8岁男孩,因淘气,小时候常被父母绑在桌椅上,现在他的学习比同龄孩子落后。Ken在幼儿园任教时,每天组织一些活动让幼儿在地上爬来爬去。

60多岁的南非学生彼得告诉我,17、18世纪的英国,由于受宗教影响,认为爬是动物行为,人高于动物,不应该让婴儿在地上爬,于是人为制造障碍,如捆绑婴儿防止他在地上爬行。我很惊讶人创立出的一套理论不仅没有帮助婴幼儿健康发展,反而阻碍、扭曲了育儿最基本的常识。母亲的天性和祖传的经验有其合理的一面,人为制造出的理论反而损坏了母亲的育儿本能。同样道理,彼得认为让幼儿提前认字、写字、算术,易把孩子引入一个狭窄的智力领域,幼儿需要时间去发展他的幻想和想象,如果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满足,过早用读、写、算去压制,将来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创造力。

东西方育儿另一个不同是,中国人让孩子与父母或老人睡在一张床上,西方人甚至从婴儿开始就有自己的床,自己的房间,中国农村妇女常背着孩子去劳动,孩子从小与母亲的肌肤接触比西方人多得多。不过现在也在改变,心慧说台湾不少家庭,幼儿有自己的房间,有的父母为看到孩子的动静,在孩子的房间装上监视器,一旦发现异常赶快过去。心慧有一对夫妻朋友,他们5岁的孩子从婴儿期就有自己的房间,至今成长很健康,看不出任何因过早与父母分开导致的异常。一位日本同学却不同意,孩子才5岁,即使有异常,可能出现在10岁或十几、二十几岁,现在下结论太早。

婴幼儿与父母或祖父母分开房间睡觉,究竟是好是坏,很难说,长大后出现的问题也很难完全归罪于过早地拥有自己的房间。但有一点,我确信无疑,婴幼儿需要父母的肌肤接触,需要感受到被拥抱被爱,需要听到父母的声音(不是吵架声),需要闻到父母的气味,总之他们需要人的温暖。西方一些人反倒正在学习中国传统的育儿经验,让婴儿睡在母亲旁边。斯坦纳认为,婴幼儿期,孩子是用感觉器官来认识周围的世界,母亲的拥抱是婴儿成长阶段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婴儿用整个身心感受母爱的温暖。

周三我从家里拿了一个抽屉做的小拉车,是邻居王荣亭伯伯送给我们园的,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一个孩子坐在车里,两个孩子拉绳。孩子们已经慢慢学会等待,一个接一个地轮流坐小车。起先,我们拿某个玩具到户外,几个孩子抢,没有抢到的孩子就生气、不高兴。于是,我们索性把玩具收起来,谁都不能玩。后来想想,永远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有一样的玩具,唯一的办法是教孩子学会等待,等别人玩好了,再轮到自己,这也是学习人际交往的机会。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