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起始阶段 “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在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中,教材是重要的中介和有力的凭借。我们发现,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在这方面作了具有创造性的探索。围绕着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新课标教材习作编排的特点,我们作了一次二人谈。

 兴趣,习作起步阶段不可忽视的因素。

赵 江:兴趣是主体对外在事物保持的敏感而积极的心理状态,习作教学应使学生保持这种心理状态。习作主体以充盈的心灵感受客观世界,就不会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客观之物”变成“眼中之物”;只有“眼中有物”,才能做到“笔下成物”,这应当是习作成文的前提。

周益民:同意你的观点。习作是用来表达思想、反映生活的,这种表达与反映不是机械单一的对客观事物的“镜面再现”,而是经由主体情感参与的“合金体”,本质上还是兴趣的问题。实验教材很注意这一点。例如,语文园地四中的习作:“……回忆一下,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选一样写下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要写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而在写具体事例时,突出了一个“趣”字,正所谓“无趣难成文”,习作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其体现的最终归结在“趣味、益趣、乐趣”的主旨上。

赵 江:是的,兴趣来源于题材。跨越时空、遨游在神奇世界里的想象同样也会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幻想家,他们的脑海里装着说也说不完、盛也盛不下的奇思妙想,给学生合适的话题,他们就可能“思接千载,心游万仞”,激发出活跃灵动的想象。语文园地六中的习作就为学生们提供了这样的话题:“将来人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坐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想象,写一写。比如,可以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可以让人行走如飞的鞋,可以推着走的房子,人站在上面想到哪儿就到哪儿的人行道……”这段表述中,后面提供的几个例子非常典型,富有启发性,犹如一簇火星儿燃起学生们想象的火焰,科幻故事、卡通漫画、童话传说、生活经历中的种种材料储备被激活、链接、组合,若教学中引导恰当,这种状态下的习作就不是一种强加的负担,而是契合心灵满足需要的“自动生成”。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