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书本第72页和练习十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亲身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来的连加、连减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

难点:

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体会

1、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

例如:3+2=5,5+3=8,8+6=14,14-3=11,11-3=8

2、学生汇报: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导入新课: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真聪明!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本领。

二、新课教学

1.课件演示,引出算式。

出示课本主题情境: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给小鸡喂食,原来有5只,又来了2只,最后来1

只(让多几个孩子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老师根据你们说的故事提个问题考考你!

出示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鸡?怎样计算?

生1: 5+2=7,7+1=8

生2: 5+2+1=8

追问:为什么这样来列式?说说你的想法?

生1: 5+2=7表示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7只小鸡,再跑来1只小鸡,所以再用7+1=8.

生2: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所以用5+2+1=8.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就是把原来的5只小鸡,先跑来的2只小鸡及又跑来的1只小鸡这三组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列式为5+2+1。

师:你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

板书课题:连加

3.学习计算顺序。

问: 5+2+1=8,你是怎么算出结果?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a.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b.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课件,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5+2+1=8

7

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小结:先算5加2等于7,再算7加1等于8。

4.揭示课题。

a.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连加)

b.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问:怎样计算“连加”的式子呢?(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所得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就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5、学习连减

师:这8只小鸡吃的饱饱的,看看,它们又在干什么呢?

1.课件演示:8只小鸡先走了2只;又走了2只。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原来有8只小鸡,先走了2只,又走了2只小鸡。

2.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并计算,并同桌互相说说算式的意思。

3.交流。

a.说说“8-2-2”的含义。

b.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并补充课题。

三、巩固练习

1.第72页“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种学具摆一摆,再填数计算。

2.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3.练习十一的第3、6题。

a.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b.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

1、通过学生喜欢的生动的游戏词语接龙,即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的特点)

2、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课件使新授的内容以一个生动的画面展现出来,变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理解运算顺序。

3、加强学生观察的引导。在进行课件演示的同时,我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通过编故事、起名字等环节,进一步理解“连加、连减”的特征,再与算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大脑里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为掌握计算顺序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