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曲《加伏特舞曲》是荷兰作曲家、指挥家戈塞克所作歌剧《鲁吉纳》中的一首小提琴曲,后被改编为管弦乐、钢琴曲等其他器乐演奏形式。

“加伏特”原是法国古代民间舞曲。17世纪中叶由法国作曲家吕利(1632-1687)采用于歌剧、舞剧后,在法、德两国流行一时。其特点为中速,2/4或4/4拍。常以包括两个四分音符的弱拍开始,各乐句通常从小节的中间部分起拍和结束。

戈塞克所作的这一乐曲为D大调,4/4拍,单三部曲式结构,他没有遵循常见的规律,而是采用了较早期的加伏特舞曲形式,开门见山地从第一拍开始。

A段的主题旋律采用对称的乐句组成,旋律中运用了许多断奏、装饰音和八度大跳,紧凑跳跃的八分音符和顿挫有力的四分音符一前一后,相辅相成,构成了活泼明快又略含幽默的色彩。

A段反复一次后,是乐曲的B段。它运用许多连音和保持音,使前半段节奏连贯,旋律较平稳,和A段里的短促的断音形成鲜明的对比。后半部里仍保持了活泼的特性。用了许多大跳,尤其是最后一小节,连续的八度大跳更显得饶有风趣:

最后A段再现,并以渐慢渐弱的处理结束全曲。

戈塞克的《加伏特舞曲》距今约有200年历史了,但它仍然充满着生命力,久演不衰,一些轻音乐队对这支曲子非常感兴趣,常常把它改编成轻音乐曲来演奏。

作曲家介绍

弗朗索瓦·约瑟夫·戈塞克(1734--1829)荷兰作曲家、指挥家。生于汉诺。过去人们一直以为他是比利时作曲家,但据《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介绍,他是荷兰人。戈塞克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仅交响曲就有26部之多。此外还有歌剧、室内乐、合唱以及其他各种体裁和形式的作品。但只有这首《加伏特舞曲》流传最广。戈塞克1829年2月16日逝世于巴黎,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