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也积极地践行着这一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在学生独立活动时,我们的上课教师却成了局外人,成了无所事事的旁观者。我想,在学生小组合作时,为师者至少要做这样一些工作,那就是参与学生活动,相机做出指导,有机收集成果,并及时整理和调适自己的教学预案。

一、有目的地参与

所谓有目的地参与,就是说教者要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去,真实地了解“学情”。教者的这种参与主要在于发现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教者重点关注的自然是中下学生,不能仅仅看他们答案的对错,还要请他们说说是怎么想的,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把握情况。我们觉得,有效参与有以下功能:

1.参与有助于了解学生活动的情况。学生是怎么合作的?合作效果如何?有哪些值

得借鉴与改进的地方?只有真正参与小组活动,真正了解学生的合作状况,才对这些问题真正拥有了发言权,才能真正提供有效的指导。以“有趣的搭配”(苏教版国标本四下找规律)为例,在创设情境引出帽子与木偶的搭配之后,让学生小组探索搭配的种数,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有些孩子不知道用抽象的符号来代替具体的实物,而是费很多的时间来绘制帽子与木偶,这样操作学生的关注点往往会出现偏离,而且时间也不允许,这就需要教者发现并及时给予指导了。

2.参与有助于知道学生思维的起点。学生是怎么思考的?研究问题的深度如何?怎样引导学生把这种研究引向深入?了解学生思维的起点,摸准学生思维的走向,可以为 后面的大组交流与指导提供参照。同样以“有趣的搭配”为例,有些孩子的搭配是无序 的,这种操作容易出现重复或遗漏现象。这时,就需要教者及时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 将这种思维由无序走向缜密。

3.参与有助于把握学生思维的盲点。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有哪些不足?还存在着哪些 不清晰的地方?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苏教版国标本五下内容)这节课的“试一试”中有关“一半还多1本”这个条件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讨论中学生往往意见不一,这时,教者不妨引导学生画画线段图,借助于线段图来理解题意。

4.参与有助于掌握学生思维的动态。对于研究的问题学生有哪些思考?是否偏离了 研究的方向?是否存在有价值的思考?如何抓住学生闪光的地方进一步地挖掘?只有真正了解了,才能做出进一步的调控。

二、有针对地指导

所谓有针对性地指导,就是指教者发现学生合作出现的问题后,要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更趋有序、有效。我觉得下面3种情况,更需要教者的正确指导。

1.学生合作缺乏经验时,通过指导教给方法。比如说合作时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分工不明确,要么演变成“群言堂”,要么演变成“各做各的”,发现这种问题后,教者要加以引导。又如上面提到的“有趣的搭配”,在学生不知道用抽象的符号来代替具象的实物时,教师可以提醒,“画图太复杂了,你能不能想到用简易一些的符号来代替它”。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想到用图形、字母或文字来代替它了。

2.学生思维发生偏差时,通过指导校正方向。很多问题的呈现往往借助于情境或图表,因而常常带有一些多余的条件,倘若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分析能力,往往在理解上会出现一些偏差,这时就需要老师提供适当的指导。比如说,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求这个问题需要找到哪两个相关联的条件?这两个条件直接告诉我们了吗?如果没有告诉我们,怎么求出它?通过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

3.学生研究难以纵深时,通过指导引向深入。同样以上面提到的搭配规律为例,学生探索 “2顶帽子3个木偶”“3顶帽子3个木偶”“2顶帽子4个木偶”的搭配种数之后,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其中的搭配规律,由抽象符号搭配过渡到更为抽象的算式计算搭配上来呢?这就需要学生合作探究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将帽子顶数、木偶个数与搭配种数一一列举下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其中蕴藏的规律,提出猜想,再通过举例验证猜想,逐步形成正确认识。

三、有选择地收集

所谓有选择地收集,就是说教者在收集学生研究出的成果时,要有目的性,一般来说,是尽可能地收集到学生出现的各类情况,以便根据课堂教学情况有的放矢地组织好交流、评析。我们觉得,教者在收集学生成果时要关注以下3种情况:

1.收集正确的合作成果。学生合作成果是大组交流的宝贵资源,正确的自然属教者要收集的资源,通过请学生叙述思路,说清解题过程之后,能给其他同学以正确的认识,而这些知识往往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故而发现正确的答案之后,还要请学生说说怎么想的,如果说不清楚,还可以借助巡视的机会进行适当的指点,这样在大组交流的时候,学生相对清晰的表述无疑会给其他同学以正确的第一印象。

2.收集存在偏差的合作成果。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存在差异,因而小组合作后取得的成果也就存在着偏差,发现学生的问题后不能回避,“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适时、有效地分析与处理错误,同样可以引发学生火热的思考,可以使学生的错误消除在萌芽状态,使学生减少乃至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使课堂教学因“错误”而成就美丽。

3.收集带有创见的合作成果。有些学生的思路带有一定的跳跃性,因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常常有一些有创见的答案出现。也许有的学生能够讲清思路,但有的学生可能仅仅是凭一种直觉,因而教者在收集的同时要注意多跟学生交流,搞清楚学生的理解到了什么程度,如果学生还说不清道不明,要帮助学生理一理思路,从而使后面的大组交流能够顺畅进行。

四、有条理地整理

所谓有条理地整理,就是说教者收集的学生研究成果不是胡乱呈现给大家的,而是依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因而需要整理,需要教者做出现场的应变处理。我觉得教者对收集到的学生成果的整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编好呈现顺序,为组织大组交流做好准备。一般先呈现正确的,通过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第一印象;再呈现错误的,让学生说说错在哪儿,如何改正,要通过分析比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对于学生有创意的解题,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并给予积极的肯定,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心向。

2.想好评讲程序,为组织深入探究打下基础。不论是正确的做法,还是错误的解题,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先让学生说一说,让他们充分地层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从源头上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与掌握。因此,评讲时一般先请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再让大家议一议,如果学生存在疑惑,要鼓励质疑,并组织进一步的探究,帮助学生真正掌握。

总之,课堂上学生探究的过程,是教者巡视指导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只有真正发现了问题,并认真组织学生有理有据地研究好问题,才有助于学生真正解决问题,学好知识,形成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