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例1。

【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孩子的主体性彰显在课堂上。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毫米的长度的概念,会用毫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学生动手测量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1分钱硬币、电话卡等。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活动引入。

1、提问: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用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

2、我们的直尺是以什么为单位的?请说说怎样用我们的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让学生感知一下长度单位,为学生学习毫米的认识打下基础。】

二、合作交流,实践探索。

1、出示:讨论题表格和讨论和要求。

(1)请小组同学分工。

(2)先估计一下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实际测量。

(3)测量后把数据填在表格中。

估计值测量值

2、学生汇报。

(1)谁来说说你们在测量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或是有什么发现。

(2)请把你们小组的测量的结果和大家汇报一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猜想——实际测量验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也在测量知哦那个遇到的问题也对新知的渴求有了欲望,教师在进行下面的教学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1、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刚刚同学们在测量时发现数学书的宽和长不是整理米数,而厚度又不到1厘米,那么,怎样能准确的表示它们的长度呢?今天我们就要认识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小结引出新课,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学生有目的的来参与到学习中。】

2、让学生数一数,1厘米上找找1毫米,数一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小格?

教师小结出:1个小格子的长度就是1毫米。

3、1厘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呢?

学生数后回答。教师板书 1厘米=10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数,观察,是学生多1厘米的长度有了初步的表象。再通过数一数知道了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这样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印象比较深刻。】

4、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中找到20毫米。(这里不论学生怎么找,只要找到的是20厘米就可以)。学生在找30毫米、50毫米等等。

5、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长60毫米的线段。

同学们画后展示并说说画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找一找、画一画、指一指活动中,初步感受1毫米的长度,了解和尺子上的1毫米,对毫米的形成了感性认识。】

6、找1毫米。

A、说说,在我们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是厚度大约是1毫米。

B、教师说明。我们以前花的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C、学生用手指拿住一分硬币,然后移开,再用手势 表示。使1毫米的长度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

D、教师小结:我们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或是要求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E、再次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拿一分钱硬币,感受到了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这样使学生对1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形成了表象。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教材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这组练习,使学生对毫米的有更深刻的认识,感悟到,比较精确的时候用毫米作单位,同时也感悟到厘米比毫米单位大。】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本字典厚79( ) 粉笔长75( )

教室的长是10( ) 妈妈身高是165( )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这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感受到,测量不同的物体用不同的单位,使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是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数学是学以致用的。】

四、总结收获,升华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谈收获,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长度单位:

米 厘米 毫米 1厘米=1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