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百多年来,语文、语文教学、语文教师——是多么不容易!

回顾语文教学的历史,仅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受到责难、攻击、冲击、损害最大者,莫过于语文,莫过于语文教学(当然语文教师、语文研究工作者也难幸免于难)。仅就20世纪末“误尽苍生是语文”这一耸人听闻的观点已能略窥一斑。个中背景、经过、事实不消在此赘述。

简言之,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语文课程性质问题:

独立意义的语文设科已逾百年,至今对语文学科、语文课程的性质仍是百花齐放,自说自话,有关论文、论著可谓汗牛充栋,有关专家学者为此争得面红耳赤而又颇为自得。然而,没有对于语文课程性质这一原点、核心概念的科学、明晰、统一的阐释,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2.语文课程内容问题:

语文课程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尚在虚无缥缈之间;旧有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已被实践证明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功效甚微,人们急切呼吁重构的新的语文知识系统似乎还遥遥无期。一个学科设立超过百年,却没有具体、管用的课程内容、知识体系,怎能不令人扼腕!

 3.语文课程标准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这不能说不是一种进步。但是,当我们仔细研读这份课程标准,却发现如下问题:对比几乎同时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在内容上明显空泛、单薄(也许制定课程标准的专家们太过高估了语文教师的水平,也许是标准的制定者本人也对很对具体问题模棱两可);应该明晰界定的重要概念语焉不详,具体学段目标缺乏操作性;等等。笔者翻阅过建国后的几部语文教学大纲,一个念头闪现脑际:课标不如大纲详细!如果听取一线语文教师的真实想法,会不会宁要大纲,不要课标?

 4.语文教材问题:

文选型、主题式的语文教材,只提供了五花八门、古今中外的课文,导读、助读轻描淡写,有文采、乏指导;课后思考、练习多重内容理解、情感体会,教师想借此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近乎虚妄。教材的编写者将开发具体教学内容的难题全盘推给一线本已疲于奔命、负担累累的语文教师,还振振有辞(也可能是无能为力)地说:不要教教材,要用教材教!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创造性,等等。

 5.语文教法问题:

一直以来,无论是语文教师还是语文研究者,对语文教学方法都情有独钟,语文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可谓异常活跃。尤其是实行新课改后,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体验、感悟等等教学方法都在有意无意、有效无效之间研究着、应用着。至于这种教学方法究竟是否适用于语文学科,适用于母语学习,适用于小学语文学习,适用于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似乎很少有所科学的考量。这样,教学方法的使用就必然陷入盲目,甚至混乱。

 6.语文教研问题:

写下这个小标题,此时的心情正与杨修宝老师《我误语文教学》一文所言的那样,我颇感愧疚!转眼从事小学语文教研工作已经21年了。现在我很想问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研员,你对所从事的教研工作是否始终充满着热情?你对本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真实情况了解到什么程度?你是否真正能理解一线的语文教师的艰辛、繁重、无奈、困惑?你安排的教研活动、教研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点真是为了语文教师和学生吗?你所做的教研工作语文教师真的需要还是徒增语文教师的负担?

写到这里,突然意识到我上面所说的这些前人、别人都已说过,而且都比我说得透彻、深刻而具体!我在此絮絮叨叨,不过是拾人牙慧,还极有可能被认为是坐而论道、有失公允。语文教学病在哪里,病状见于腠理,抑或深入骨髓,见仁见智。我绝非良医,确诊甚且战战兢兢,更遑论开方拿药。但是,我想说,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研员,如果我没有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是一种渎职,甚或是一种罪过!

今生结缘语文、语文教学,便要以终生相许,便要不离不弃——尽管想说爱它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