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的内容通俗易懂。教学本课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质疑,再引导学生阅读、讨论。从而,在反复的读中,体验人物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此课教学中,我注重了激情导入,调动情感。情感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对事物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阅读课文前,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与学生谈话:“这几天,阳光多么灿烂啊!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照得人心里亮堂堂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和阳光交朋友吗?”短短的几句话就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从生活中感受到阳光的可爱,并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

另外,我注重指导朗读,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注意文中描写文文动作、语言和神态的句子。如描写文文动作的句子有:“文文赶紧兜起裙子,把阳光包在里面”; “文文高兴地喊叫着,跑到奶奶身边,轻轻地展开裙子。”在指导学生读这些句子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文文的一片孝心。

“奶奶,我给您送阳光来了!”

“奶奶,我给您送阳光来了!”

在读这两句时,我请一名学生扮演奶奶,一名学生扮演文文,由扮演文文的学生边向奶奶跑去边读这两句话,在演中读,在情境中体会读。

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达到共鸣后,我适时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欣赏。课堂上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有的静静地欣赏,有的跟着哼唱,有的不由自主地 拍手……播放音乐不但渲染了课堂气氛,还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人格受到感化。让学生明白了不但要关心自己的亲人,还应关心自己身边所有的人,让世界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