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江 英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理解常见的量”“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课标解读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中有关时间单位的学习,关于“年、月、日”的概念,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的基础知识,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学习 “年、月、日”这三个较长的时间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24时计时法等相关知识,并学会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在课程实施中,应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创设一些现实性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记录、猜想、交流、推理等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注重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年、月、日的实际意义,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年、月、日的知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出现较多,比较熟悉,他们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由于年、月、日是较长的时间单位,要让学生理解一年或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在课堂内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更需要现实的支撑。因此,在教学中,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探究、操作等活动中提出猜想,发现其中的知识,体会事件与时间的关系,从而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例如:在第一课时认识年、月、日时,从学生熟悉的节日、生日等特别的日子入手,让他们说一说,并在年历上找一找,从而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体会年、月、日的实际意义。在教学平年、闰年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问题的引导(猜一猜,每年的二月有多少天?每一年的天数一样吗?),让学生大胆猜想,在通过观察验证,获取正确的认识,从而加深对平年和闰年的理解。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