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揣摩文字的言外之意,理解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感知全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文章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少年王冕?

懂事孝顺、勤奋好学

3我们知道文章不到1000字,却写了王冕12年的生活经历,那么作者吴敬梓是怎么做到的?

详略得当,详写辍学放牛、学画荷花

二、细读“辍学放牛”,揣摩文字弦外之音

1作者是怎样详写辍学放牛这件事呢?快速浏览课文,先找一找王冕辍学放牛的原因。

2从母亲的话里你听出了什么?

3王冕懂得母亲的意思吗?他是怎么说的?齐读王冕的话。

关于王冕的话,课后有个思考题,谁来读一读?

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去给人家放牛,王冕却说:“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谈谈你的看法。

4大家都说王冕勤奋好学,他自己却说在学堂里闷得慌,你有什么发现吗?

不矛盾——

矛盾——

5王冕是这么说的,他又是怎么做得呢?

学习提示: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谈谈:从王冕所做的事中你品味出了什么?

三、细读“自学画荷”,感悟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

1同学们,作者抓住王冕说的、做的,详写了辍学放牛这件事,表现了王冕勤奋好学、孝顺懂事的形象。自学画荷这件事又是怎么详写的?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读到这件事的开头,有没有什么发现?联系前文看一看。

眼看三个念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你有什么发现?

眼看:母亲为了让王冕读书费劲了心血,所以三个年头王冕觉得日子难熬,他很内疚;

不知不觉:这三四年,虽然在秦家放牛,吃不饱,但书本是自己挣钱买的,书本是他的精神食粮,让他觉得很快活。

3多么耐人寻味的文字,值得我们好好咀嚼。就这样,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一天,下了一场大雨。默读这段话,看看这段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圈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除了注意表示顺序的词,我们还要关注表示颜色的字眼儿,这样我们的眼前才会浮现画面。

4多么美妙的景象!读着读着,它似乎就浮现在我们眼前了。我读到这里时产生了一个疑惑: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写人的文章主要应通过具体的事体现人物的形象,可为什么要花近140字写雨后荷花呢?这可大约占了15%的笔墨啊!

指名交流

5是啊,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美妙的景物里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呢!

这么美的景物迷住了我们,也迷住了王冕。他心里想道——

随后转念又想——

6他怎么会这么想呢?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王冕——

7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背一背第五自然段,注意表示顺序的词语。

8想到这些,王冕又是怎么做的?齐读第六自然段。

你们是否注意到这样一句话?

从这里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9总结:王冕成了画荷的高手后就离开了秦家,从此读书、画画、孝顺母亲就成了他生活的主要部分。

四、资料拓展,升华主题

1同学们,课文选自哪儿?知道《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书吗?

幻灯出示:

《儒林外史》其实是写读书人丧失儒家精神本质的书。古代读书人也可称儒生。儒家的标准是君子。在《儒林外史》中,读书人已经不像君子,非常糟糕。整本书中,只有一个人是吴敬梓心目当中标准的君子,他就是王冕。 王冕就是这部名著中第一个出场的唯一的一个正面人物。

2那么,怎样做才算得上是君子呢?请看幻灯:

君子致力于追求做人的根本,做人的根本树立起来了,大道的最高境界也就出现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传》

天道运行,一往无前,生生不息,人的活动也应效仿天道,做到自觉努力进取,不懈怠,不停止。

3王冕是真君子,因为他孝顺、勤奋、自强不息,所以,他被人誉为“儒林楷模,学者榜样”(板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儒林外史》,从中一定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原因。

五、回归整体,学以致用

1现在我们再回到课始那个问题:课文不到1000字,写了王冕12年的生活经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2下面我们来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