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在玩耍中,孩子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在玩儿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比如建筑小城堡,喝茶,举办一场节目)而努力。他们可以交换玩具,轮流着玩,相互交谈,一起玩玩具或者轮流着玩。他们学着去了解另一个人的想法,通过谈判和妥协解决冲突。这在无形中为孩子的社会交往做好了最初的铺垫。

会玩儿的孩子越来越少:

不少老师,家长都反映,自己的孩子“不会玩儿了”。放假了,不是宅在家里、就是抱着电脑、手机,“都没见孩子下过楼”。

女儿晓琳的体重让周女士特别担心,才上二年级,已经是班上的“重量级”学生。

“不会玩儿”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很难找到健康的娱乐和减压方式,害怕独处、不爱运动、沉迷网络等情况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专家认为,这些都是因为从小没有培养起“会玩儿”的好习惯造成的,时间长了会让孩子丢掉了简单的快乐,“玩儿”这件事也要从娃娃抓起。

一、教你的孩子玩转“玩商”

1、玩游戏也要呼朋唤友

一位妈妈说:”孩子2岁的时候,我发现他有了交友的欲望。每当听到小朋友从楼道里走过,他总禁不住要开门看看。每次从幼儿园回来,他总是流连忘返。但经常因为不够勇敢或别的原因,交友的欲望总是很难满足。妈妈曾经将一些小朋友请回家,结果几个孩子又哭又闹,效果不佳。”原来交友是一种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这个时候,家长不妨多给孩子们创造一些机会,教孩子一些能够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的游戏。这样,相当于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接触他人、与人交友的机会,在和朋友们的玩耍中,孩子的情商也会进一步提高,从而让游戏也变得更有意义。

2、让孩子走进自然,玩些“绿色游戏”

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转向了“自然体验”。带着孩子亲近自然,除了调节心理状态、增进亲情外,还可以预防“自然缺失症”。

“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由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Richard Louv)在其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中首次提出,这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现象,即儿童在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现代社会,城市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荒野和草地减少,电子产品成为生活中不可取代的部分,城市儿童患上“自然缺失症”的几率增大。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