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潮》第二自然段是这么一段话:“公园在山上。有亭,有台,有池,有榭,有花,有树,有鸟,有兽。”这是写公园里景物不少,用了8个“有”,每个“有”后边都只用一个字概括一种事物。这8种事物可以分为无生命(亭、台、池、榭)和有生命(花、树、鸟、兽)两组。再仔细看,两两对应,如“亭”对“台”,“池”对“榭”,“花”对“树”,“鸟”对“兽”。

在教学这段话时,我问学生,如果让你来改写这段话,可以怎么写?学生讨论,最后得出了以下几种情况:

1、公园在山上。有亭台,有池榭,有花树,有鸟兽。

2、公园在山上。有亭台池榭,有花树鸟兽。

3、公园在山上。有亭台、池榭、花树、鸟兽。

4、公园在山上。有亭、台、池、榭、花、树、鸟、兽。

5、公园在山上。有亭台池榭、花树鸟兽。

在此基础上,我再问学生,既然这一句话,有那么多表达方式,那作者为什么要选用八个“有”来表达?学生很快就领会到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公园里景物多。

之后再让学生来读这段话,感受语言文字之美。读后面这八个“有”,如果一口气读,怎么读?两口气?四口气?八口气?六口气?

1、有亭,有台,有池,有榭,有花,有树,有鸟,有兽。//

2、有亭,有台,有池,有榭,//有花,有树,有鸟,有兽。//

3、有亭,有台,//有池,有榭,//有花,有树,//有鸟,有兽。//

4、有亭,//有台,//有池,//有榭,//有花,//有树,//有鸟,//有兽。//

5、有亭,/有台,//有池,/有榭,//有花,/有树,//有鸟,/有兽。//

反复朗读,体味哪种停顿最适合。得出结论,一口气读完太紧张,八口气太拖沓,两口气也不够舒缓,大多数同学选择了四口气读完,六口气也可以。通过不同停顿的朗读来感悟语言的韵律美。

这样的方法在教学《鸟的天堂》的第一段时也可以使用。

原文:“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晚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改句: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晚霞在天边、山头、树梢。

通过对比、朗读,学生发现原文用“在……在……在……”的排比句式,读来更有韵味,而且还可以从中暗示出晚霞正逐渐消退,时间正逐渐往后推移。

发现:

有的文章,内容十分浅显,学生一读就懂,然而对于其中运用语言的精妙之处,学生又常常容易忽视。为了体会作者匠心独运的精妙,我通常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写课文原句的内容,通过对比、运用、训练,让学生领悟作者运用的巧妙之处。这样通过改写和朗读体悟,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深刻认识到祖国语言的丰富,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