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对角色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班的孩子就是这样,尤其喜欢角色扮演。然而,问题和孩子间的纠纷也由此产生。为了争当小医生,三个小朋友各不相让,游戏用的玩具也因此散落一地,没有人管。面对这些,老师不是警察,简单的批评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让孩子们了解规则的重要性。怎样让大班孩子理解并自觉遵守规则呢?我从各个区域入手,并开展了给角色游戏区定规则的一系列活动。

1.以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确立角色游戏的规则,从而顺利地开展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来进行活动,给幼儿提供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活动环境和氛围,在不受外显规则约束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就会产生互相干扰,游戏活动也就无法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角色游戏中实际问题,以尊重幼儿为原则,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引发幼儿进行思考讨论,确立游戏规则,从而增强规则意识。为了让孩子们充分感受规则的重要,我用摄像机将孩子们在区域里吵闹的场景录了下来。播放给大家看。当我问孩子们看完后有什么感觉时,孩子们纷纷表示很乱,很吵,听不见小朋友在说什么,也看不出他们在玩什么。于是,我又问了被录像的小朋友谈谈他们的感受。欣欣说:“我玩得不好,周围的小朋友,他们太吵了,我都听不见来看病的小朋友对我说什么。六六说;放在甜品店的东西,服务员不及时收回,勺子,筷子一碰就掉。那我们应该怎样玩呢?说话声音不能太大,太吵会影响别人的。东西掉了要及时捡起,孩子们热烈的发言,从他们的眼中,我发现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需要有一种行为规范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了。于是,我请他们想一想,由谁来定要求,有人提出有老师来定,我问:“有没有不同意见?小宝提议:“可以让小朋友自己来定。” 我立刻给与了支持:“这是个好主意!”我的态度将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

游戏结束后,我组织孩子们一起讨论:先请成成说说今天游戏时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再请大家说说玩的不开心的原因是什么?大家一致认为是到银行取钱不排队使大家不开心。最后请孩子们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大家买东西时能自己排队?有的说用绳子围成长方形的路,大家就知道排队了;有的说在地上贴个脚印,就知道排队了等等。当再问如果还是有人不排队怎么办?孩子们都说不排队就不卖东西给他。在后来的游戏中孩子们在“中国银行”取钱时排起了队,当有的孩子不排队时,就不能把钱取给他。角色游戏中,大班幼儿比较关注角色行为的“规则性”。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感知生活中各种人的社会活动,并在大脑中抽象、概括各种人活动的规则,以此来“规范”游戏中角色的活动。如通过玩甜品店角色游戏,幼儿认识到游戏“甜品店”中的“服务员”是不能吃“甜品店”的东西的;通过美容美发角色扮演的游戏,美发店的工作人员是不能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的。通过对银行角色扮演,幼儿认识到“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是不能随便拿银行的钱的等等。在这些游戏中,一旦某个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违犯了这些“规则”,就会受到游戏同伴的纠正和督促。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开始认识人们的活动与其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地理解、把握各种职业社会成员的“工作职责”和“职业道德规范”,开始理解游戏规则“隐喻”,并试图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