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观察受到种种制约。首先是观察者的知识背景,由于不同的知识背景,对同一现象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显然不存在“纯客观”的观察,任何观察都是一种选择,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观察者的价值系统的影响。其次是观察者的认知方式与观察方法差异,可影响到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在课堂观察中,同样受到各种干扰。

干扰之一:光环效应教师往往偏爱那些聪明听话、成绩优秀的学生,久而久之,这些同学头顶被罩上一层光环,他们格外受到关注和照应,老师寄予很高的期望值,即使出现缺点毛病也被光环掩盖。受此干扰,教师对这类学生出现的问题或作善意的解释,或视而不见,陷入观察误区。

干扰之二:“学习中心”

由于职业特点,教师衡量学生主要标准是看成绩,成绩上去了,一俊遮百丑;成绩不佳,其他方面再好也没用。这种标准忽视了学生个性特点,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以学习结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显然有失片面。持有这种标准的教师在课堂观察中的聚焦点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强调“学懂弄透”,而不大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忽视课程木身对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作用,所以,他们的观察带有片面性。

干扰之三:期望效应有的教师对课堂出现的情况按自己所期望的结果加以解释,把教学纳入自己所期望的轨道上去,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这类教师通常是“自我感觉良好”,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期望混同于现实,把偶然情况当作必然现象,或把必然当作偶然。总之,用高期望值解释所看到的一切,得不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干扰之四:固定模式在教师的脑子里往往存在一种认知模式,这就是两头小、中间大,呈正态分布的成绩模式,所以,他们对学生课堂表现以及所出现的问题,所做出的基本估价都按照这个模式进行,带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性。显然这将大大影响观察结果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也不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干扰之五:“先入为主”

教师常凭自己的印象,或经其他教师介绍,逐一将每个同学分别贴上了“好”、“中”、“差”的标签,在课堂观察中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常会干扰教师的正确判断。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客观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固守自己的第一印象而不顾实际情况,势必影响评价,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课堂表现,在“先入为主”印象的作用下只能是负面的评价,尽管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未做出与之相应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