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第六课我用了两课时。

第一课时,采用了吴老师所说的课内预习指导法,效果还不错。我布置每个学生都带字典或是词典。课上,我先强调了独立学习的要求——“就当身边没有任何人,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完成预习。”然后一步一步带着学生做预习,先独立朗读一遍课文,将自然段标记出来,把自己拿不准读音的字词标记。第二步,根据生字表中的拼音,识记9个会认字。第三步,再读课文,把生字在课文中标出来读准。第四步,给会写字标注拼音、组词。拿出字典帮助自学生字,查音、组词、理解字义。第五步,默读课文,完成预习题中的批注、思考部分。每一步都要求绝对独立,独立阅读,独立查字典,独立识记,独立思考。把不能独立解决的部分标记存疑。

第二课时上课很不带劲,基本是我在唱独角戏,课堂好像是八十年代的黑白电视。首先,我范读了课文,自认为读得不错,有几个学生评价了,但是很多学生处于“蒙了”的状态,没有激发情感共鸣。

接下来,讲了一下生字部分中比较难的“稻”字,这里拉拉杂杂讲多了,形声字,禾形舀声,“舀”是会意字,舀米的意思。这样其实就够了。唉,又犯了嚼碎喂人的毛病。

然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居然没有人说。我只好花时间让学生再读课文,标记句子,然后跟组内同学讨论。讨论时,发现好些组没有集中倾听的习惯,于是,小结时强调了一下要及时讨论,注意有组织按顺序发言。讨论结束后,请各组代表发言,举手的只有一个组!为什么?现在想想,应该设定每组发言人。

后面的美句朗读,显得有点干巴巴的,我一个人激情满怀,可是应和者稀。最后两个内容——学习观察方法和体会作者情感,因为下课铃响而没有实施。

下课后,去到另一个办公室帮同事处理课件音乐,发现她做的课件,找了许多秋天的美景图片,配上音乐,准备给学生来个秋景大陶醉。反思我的课堂,是不是缺少了直观形象的熏陶式教学?只是一个劲地强调“好在哪里”是不是,因为过于追求语文味,而缺乏了对学生的情绪关注?怎样让文字的美感在课堂上活起来,在学生心中活起来?还要多想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