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的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通过几次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空间,使学生在操作、比较、实践中认识“可能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材简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不确定现象,即数学中常说的随机现象。学习随机现象必须进行大量的观察和试验,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首先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可能性”。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应该逐渐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有所发现,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参与数学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技能目标:

通过操作,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理解,辨析“可能”,“一定”,“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下周学校将要开展一次文艺节目,每班出三个节目,为了公平,我们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哪个同学参加哪个节目,签中内容有跳舞、唱歌、猜谜、讲故事。

师:猜猜你自己会抽中什么签?

生1:跳舞

生2:唱歌

生3:猜谜

……

2、师质疑,问:你一定会抽到这个签吗?

生1:肯定

生2:不确定

生3:笑……

3、请学生动手抽一抽。

4、师:在动手抽签之前,我们只能是猜测,有可能是跳舞,也可能

是唱歌或者讲故事,(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 可能性)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