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要让学生回归自然,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表达得合情合理是当前小学习作教学的任务。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需学生充满乐趣,不断积累、模仿,真实地参与习作。手脑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让孩子们灵动的生命演绎鲜活的作品,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的最终追求目标。

一、培养兴趣 乐于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作也是一样。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愿意习作,高兴习作。小学生具有凭兴趣做事的心理特征。教师应把这些特征与起步作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以此为题材,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学习作文,让学生在玩中说话,在乐中写话。低年级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可以这样创设情境的。首先,教师与学生谈话,询问最近有些什么新发现。为了表现自己,学生们肯定非常踊跃,纷纷发言。就在他们说得正起劲时,教师可煞住了他们的话题,用有些遗憾的语气说:“老师真想知道大家的不同见闻,可是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在这里说了,这可怎么办呢?大家帮老师想个办法吧。”很多学生都想到了用写的办法记下来,让老师慢慢看。于是,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教给他们日记的格式,发给每人一个本子,在本子封面上写上“新发现 新梦想”。从此,学生就开始了用文字抒写自己人生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不能坚持,一段时间后可能不再有写作的热情。教师就应抓住他们希望被赏识、被认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措施促进他们坚持写下去以至于成为习惯。如:每天设置评优诵读课。选出一些整篇和一些句段写得好的文章让学生诵读,这样做既照顾了个别,让习作优秀者尝到甜头,又照顾了全面,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赏识。以此强化习作兴趣,让习作训练得到巩固和提高。另外,教师还应抓住学生有刊登文章的欲望,把不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但可以为其他同学借鉴的好文章、好句段做成《嫩芽集》,并设计封面,写上编者与作者的姓名,在班级内传阅。学生在手脑的参与中、在认同与分享中愉悦心灵,坚持写作,乐此不疲。

二、积累语言 源头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有了写作兴趣还不够,还应让学生学会表达、更好地表达。

1、欣赏美文 阅读积累

教学中,我除了用大量的课时与学生一起品读、欣赏、背诵课本中的美文,还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给学生朗读美文或让学生互相交流美文。教师从报刊书籍中精心筛选出那些短小精悍、以情动人或以智启人的文章,在课堂上朗读,或请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会把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感同身受。在欣赏美文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的从遣词造句、构思立意等方面加以点播指导,使学生不仅欣赏美文,还从中借鉴写作方法。另外,学生搜集美文的过程,既是阅读的过程,也是搜集信息、学习语言的过程。

2、摘抄好词佳句 积累语言

每学期,我都让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收集好词佳句。学生摘抄了下来,但要真正让那些好词佳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首先应该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课堂上,我结合课文教学,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有意识的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引发学生讨论、思考。然后我再做一些必要的提示和总结,最后让学生品读。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便有了一定的语言审美能力,在选择积累时就不会泛而不精了。其次是提高学生的有效积累。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言审美能力,在所阅读的文章中能轻松的找出好词佳句、段,甚至篇,可是一到写话时能用上的并不多,甚至不能用。为此,我首先做示范,利用课文教学,从引导他们运用词语开始。如:一年级下册的《夏夜多美》,课后的读读说说有这样的词组练习:青青的假山 青青的------- 让学生补充完整。在此次训练时我就在进行词组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句子。如青青的小草——我家后院有一大片青青的小草。并且经常进行扩句练习,进而扩段练习。引导学生将收集的好词运用到段落中,让文章写得更详细更生动。这样循序渐进,学生慢慢地会灵活运用了。另外,我还采取“经常翻看”以及多读、多记等方法帮助学生运用。

3、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学生写作文时找不出好的材料,没有东西可写。其实素材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学会积累生活。因此讲读课文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学生明白作者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具体、优美,关键原因是作者善于运用眼、耳、鼻等器官观察生活,善于用心感受生活,从而受到启发,学习用细腻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并细细地体会,然后写成日记。如果当天时间仓促,可以引导学生写纪要,也就是只记主要内容和中心。比如有的同学记录:今天在公共汽车上见一位比自己小的同学主动让座。中心:小同学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这样,学生作文就不会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另外,为了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学会筛选素材,我每周用一节课时间进行素材交流,和学生一道选出那些新颖的、有意义的素材相互借鉴。观察生活,真实的参与、欣赏生活,在与生活对话和互动中积累了语言。

三、模仿写作 进步的阶梯

模仿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尤其是儿童的天性。作文是一种技能,客观存在着某种规律。吕叔湘老先生说:“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他还说:“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模仿在学生初始的写作阶段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句式的仿写。

语言是构成文章的基石,好语言的准确适用,能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撷取课文中极富生命力的语言,有意识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句式训练。在阅读教学时,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加以内化运用。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到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用具体的语言把重点词语表达清楚。其次在学习课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饰手法的句子时, 我又引导学生领略其精妙之处并进行迁移模仿。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描写山、水的特点的句子优美,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学习后,我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写树、花、天上变化的云彩等等。

2、片段的仿写

学生刚开始作文,对一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因此,要加强片段的仿写,从仿写中使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如:学了《翠鸟》一课后,仿照作者对翠鸟的描写的方法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鸟。不过,进行句子的仿写和片段的仿写时最好是以篇为基础,只是着重点在句式或片段方面。

3、篇章的仿写

低年级的仿写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在学习课文时教会学生发现常见的文路构思,并有意识地依照这种思路来行文,以此积累布局谋篇。如:《秋天的雨》很明显是按“秋天的颜色、秋天的气味、秋天的动物”这样的顺序描写了秋天的雨的活力。教学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这几段,发现写作思路,然后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举例说明写什么可以用这种方法,然后以《秋天的风》或《春天的雨》为题仿写。在仿写中,我要求学生仿中有变,仿中有新,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真情实感。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法,可以推动学生向完全独立性的作文过渡。总之,在模仿中学生不仅可以借鉴他人优秀之处,还赋予个人的思维。这种参与就是一种情感的参与、心灵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