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一课题组最新调查显示:留在家乡的孩子与外出打工的父母沟通难

调查背景

他们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他们被留在了家乡的土地上。他们被称之为――留守儿童。统计表明,我国有近1.5亿农民在外务工,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约有1000万人。

这些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后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受到了哪些影响?昨天,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留守儿童”课题组对陕西、宁夏、河北和北京10个村子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成果――《关注留守儿童》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留守儿童的生活]

妈妈脾气越来越坏

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八成的留守儿童父亲外出打工,自己由妈妈独自照顾。延庆县珍珠泉乡八亩地村的留守儿童东东说,“以前爸爸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一起干活。爸爸还经常和我玩。现在爸爸走了,我觉得妈妈的脾气越来越坏。她要干很多的活,每天累得都顾不上和我说话。”

而父母都出去打工的孩子们,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有的孩子被寄养在亲戚邻居家里。上了岁数的爷爷、奶奶往往不但要替年轻人种地,还要负担沉重的家务。一个留守孩子的奶奶负担太多的活没工夫给孩子做饭,一家人天天吃面疙瘩,整整吃了三个月。

为了帮助家庭,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承担了家务。一多半的留守孩子“经常”或“有时候”干农活,他们表示:“父亲在家的时候从不干农活。”

[留守儿童的沟通]

不知父母打的啥工

“我从来不知道我爸爸在外面做些什么,我小的时候一问他他就着急,还骂我,吓得我再也不敢问了。可是,他越不告诉我,我越是担心爸爸的安全。”延庆县珍珠泉乡八亩地村一位留守孩子对记者说。

调查显示,有四成留守儿童不知道外出的父母出去干些什么工作。该调查组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叶敬忠教授认为,这说明目前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较少,他们中的很多人对父母在外的情况了解得较少。家长不告诉孩子工作情况,一方面因为他们的工作经常变动,而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干的工作不体面或者有危险,他们不想让孩子过多地担心自己,同时也希望能够保持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