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行道树》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对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对本文的象征写法还比较陌生。因此,本课教学设计着意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学生初步学会散文的阅读方法,领会象征写法,培养学生自觉学语文的意识。教学思路确定为:首先,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新课,简介作者,检测字词;再次,通过找文本依据理解文章内容:行道树的忧愁与快乐体现在文中哪些句段中;然后通过对文章关键词句的理解,理解象征写法在文中的运用;最后,通过拓展迁移,能够运用象征写法进行小练笔。本堂课最大的亮点则是以自创诗节的形式呈现课堂教与学的思路,梳理结构,品味语言,领会写法,并感知散文的优美与意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⑴理解、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⑵有感情朗读全文,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含义;

⑶辩证地理解行道树的“忧愁和快乐”。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掌握通过抓住文眼来解读散文的方法;

⑵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培养合作研究的习惯,并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章的情感,理解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学习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文眼,探究、把握课文主旨,领会象征写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辩证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配乐组图)请大家看这生意葱茏的行道树!下面我们再欣赏一组图片。它们美吗?对,这整齐划一、郁郁葱葱的行道树充满了诗情画意。那么张晓风笔下的《行道树》又有怎样的色彩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张晓风的《行道树》的世界。

2、板书课题,检查预习

⑴指名让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展示课件)

⑵检查字词(展示课件)

3、阅读课文,走近行道树

⑴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a.看屏幕,听录音;

b.带着感动,自读课文;

朗读要求:结合课文内容,以行道树的口吻说说自己是什么样的一棵树。(以课文内容为依据)

参考示例:我是一棵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⑵悟读课文,深层探究

a.“忧愁”和“快乐”是一组反义词,用它来形容行道树矛盾吗?仔细品读文章,找出:行道树为什么“忧愁”,表现在哪里?行道树为什么“快乐”,表现在哪里?(找文本依据)

用“我忧愁, 因为_______________”

“我快乐,因为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参考示例:我忧愁,因为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我快乐,因为我固执的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b.“忧愁”与“快乐”相比,哪个更大些?(忧愁大于快乐)

c.既然在城市里,行道树会有那么多不幸,那为什么他们不打道回府,回到原始森里去吸露玩云呢?行道树怎样看待自己的事业呢?

d.四人小组讨论把握主旨句“神圣的事业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围绕下列主要问题讨论:

1、行道树为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为什么它的事业是神圣的?

2、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

3、行道树的痛苦带来了怎样的“深沉” ?

d、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⑶美读课文,品味赏析(预设)

品味语言,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美点。

⑷诵读课文,体会深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4、延伸拓展,深情告白

文章写行道树就是为写树吗?它们象征了生活中的哪类人?请你以一种较为特别的形式对他或她说说你的心理话。

我是行道树,我又不是行道树。我是那______________。

例:我是行道树,我又不是行道树。我是那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5、齐读创作诗节,情感升华

我是一棵忧愁而快乐的树。

我忧愁,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我很快乐,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行道树,我又不是那行道树。

我是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默默承受,默默奉献,永不后悔。

6、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a.教师小结:围绕行道树的忧愁、快乐与无私奉献的深沉幸福。明确《行道树》一文中行道树的形象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b.展示名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为整个人类和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是看他向社会索取了什么。”

7、布置作业

完成基训练习;摘录课文好词好句;采用象征的写法写一种事物。

教学反思:

本文是张晓风的一篇散文,我采取多种读书形式,让学生掌握通过抓住文眼来解读散文的方法,并体会文章的情感,知道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学习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课堂最大的特色是采用自创诗节的形式巧妙的呈现学习成果,突出课堂重点,诗节的展示采用插件的方式随课件同步打字板出,多媒体课件运用合理。另外注重课堂朗读,读数量,读方法,关键语句多次诵读。难点句的把握由学生评讲后再由老师小结,突破了教学难点。整个课堂脉络清晰,形式新颖,学生学习积极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