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诗,古人所强调的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显然不太适合。而传统的分析法由对字词的分析理解而深入到对诗歌的理解,将一首诗切成几块然后再拼凑起来,往往破坏了诗歌的整体意境美。我个人认为,古诗,尤其是写景的古诗,在给予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熏陶着读它的人们。从这一角度来说,古诗教学就是"在感悟的同时欣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发现,去欣赏。先整体感受意象,然后重点深入理解,再回归整体意境。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的感受力。

学生的感受力有着巨大的潜在力量。一方面,学生是一个个个体,对同一事物,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学生读诗后的某种感受,就其产生的过程而言,都有其合理之处,即使荒谬,也荒谬得有理由。而每一种感受对诗歌的整体理解,都会有帮助;另一方面,学生是整体,某种感受,一旦产生,不是对某一个个体产生作用,而是对所有的个体产生作用,不同感受的碰撞交流,会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产生新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断深入。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多一点耐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不先入为主,存有偏见,而是设身处地,从学生的经历体会来感悟了解学生的活动。毕竟,感悟与欣赏是心灵积极主动的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