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师都认为热热闹闹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最好每堂课都伴随着课件、表演、音乐等,情绪膨胀,气氛热烈,学生和老师都充满了激情。我也挺喜欢热闹的课堂,学生的热情是对我的认可,是对语文课堂的认可。可是教学《怀素写字》这篇课文,在钻研了教材之后,我认真审视了一下自己原先的课堂,我突然觉得,一年级孩子还没有自己走进文本的能力,在教学生由在老师的帮助下读文本到自己钻研文本的这个过渡阶段,学生应该静下心来读,静下心来思考,用安静的心来与文本进行真正的对话,而不是热闹。

《怀素写字》一文的2、3自然段是重点段,主要写了怀素写字非常认真、刻苦,如何通过文字走近人物,我觉得“静”距离是最需要的:

一、学习怀素之认真,学生与人物“静”距离

教学第二自然段,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我问学生:从哪里看出怀素写字非常认真?引出第二句话,我用小黑板出示了出来,让学生读,问学生读懂了什么?相机用笔画出了“先……再……”,问学生,他先是如何做的?再如何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表示先后关系的表达词,其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怀素写字的先后顺序。学生通过反复读,明白了其写字的顺序,我再通过讲解加做动作,再适时提醒学生回忆平时识字写字的过程,学生对怀素的字进步很快的原因了解清楚了,与怀素走近了一步。接着,我又让学生完成这样一道填空题:他总是先(),(),再()。这样,怀素的字进步很快。学生又巩固了一次,与怀素的距离又近了一点。最后,我让学生学着怀素的样子静静地练字,教室里很安静,学生们仿佛就是一个个小怀素在认真练字,此时,他们算是与怀素真正“静”距离接触了一回。

(感受:没有热闹,我的讲解也挺多,挺安静的氛围中,孩子们一步步走近了怀素。我们的课堂,应该动静结合,如果只盲目地追求热闹,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真正提高,那么,再热闹也是无效的。当鼓励时就鼓励,该讲解时就理直气壮地讲解,尤其是学生的未知领域。有时,安静的课堂也同样能让人感受到美!)

二、给学生留足时间,学生与文本“静”距离

教学二、三自然段的过程中,我始终以提问的形式,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自己去读文章进行思考,引导他们通过抓关键的字词句学习课文,比如:写呀写呀、竟被写穿,等等。通过课堂中安静的思考,通过安静的分析,通过教师安静的点拨,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近了,学会思考任何问题不能盲目猜想,想当然回答问题了,而是要从文本中去找答案。

(感受:崔峦说过:“我们应该牢记,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是语文课的专务。我们一定要种好自己的田,浇好自己的园。”一年级的孩子,有时候读课文都不看文字,更不用说主动去课文中找答案了,所以,教会他们安静地思考,学会从课文中找答案很重要,养成了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终生受益。

遗憾:唉,还是有一部分学生静不下心来,总是在想当然地回答我的提问,我耐心地给他们分析了好几次,他们就是钻不进去,看来,问题学生不荣忽视啊,习惯养不成,进入高年级是一个眼中的问题了。)

三、由游戏提炼精神,学生与自己“静”距离

在课即将结束之余,我和学生玩了“我就是怀素”的游戏,让学生进行书法比赛,同时,拿出木板,让学生直观感受写穿的不易。通过游戏,学生纷纷表示要向怀素学习,学习他勤奋刻苦的精神,并立志长大了也当一名书法家。不需要太多的鼓动,不需要学生形式化的豪言壮语,在步步为营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对怀素这个人物的印象越来越深,对自己的行动也有了明确的方向,与自己“静”距离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