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一个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成长历程。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势必成为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营地——课堂,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师生互动”因此而成为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热点话题。

一、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本质

(一)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互动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语言、文字等符号进行的交互活动,交互影响。双向互动式学习要求所有的学习者都可以既取又予,双向交流,从而使互动的个体在心理生理等方面产生变化发展。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互动主体的不同,有效的互动方式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三种方式。

1、师生互动。互动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理解对方的一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不仅纪律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的安排应该考虑师生互动的结果。

2、生生互动。生生互动即单个个体之间的互动,主要有竞争与合作两种形态,合作是基于积极的相互依赖,竞争是基于消极的相互依赖。从合作的经验中,个体可以获得更高的自尊、社交能力与心理调试能力。通过竞争,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

3、群体互动。即班级中的一个群体与另外一个群体之间的互动。研究表明:同辈群体有利于消除青少年学生在思想、情感行为方面的不确定性、无决断、内疚感和焦虑感。

在课堂实践中,师生互动在三种互动中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师生互动可能动地促进生生互动和群体互动。

(二)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实质

作为在课堂互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师生互动,可以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1、师个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学生个体的师生互动,据研究,我国小学课堂里师个互动占全部师生互动时间的54.4%。

2、师班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全班学生群体的互动,此类互动占全部师生互动时间的54.4%。

3、师组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学生小组的互动,在我国的学生小组在教学中并未成为有意义的互动群体,这类互动仅占全部师生互动时间的0.2%。

师生互动不仅是发展学生的手段,而且是教学主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师----生”双向交往、双向建构的过程,是师生的言语互动、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化、生命成长的过程。因此,师生互动其目的不在于为了互动而互动,而是为了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从而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表现形式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外显的言语互动和内隐的情感互动,以及对两者产生直接影响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1、师生教学活动主要是以言语为媒介的交互作用。教学总是在特定的课堂情景中发生的,杰克逊在《教室中的生活》一书中写到:“在这个狭小而拥挤的世界里,事件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更迭,有证据显示,在一个典型的小学教师在其工作日的每一个小时要介入200~300次人际交流②”。如此大量的人际交流主要是通过言语方式进行的,“言语行为是课堂中主要的教学行为,占所有的教学行为的80%左右,课堂言语行为为提供了整个课堂行为的充足样本”。

2、言语互动类型。

佛朗德斯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行为(言语)分为10类(其中7类是教师的,2类是学生的,最后1类则为安静的或者不易分类的语言),然后由观察者记录,并加以判断与归类,最后推论教师对学生所发生的影响

三、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互动活动形式化

在语言方面的互动中,主要是对话问答。课堂的无效提问,问题设计过于简单或复杂,或者师问生答,使教师对学生的启发不够深入,或问答时对象单一,诸如此类的情况都会造成课堂教学互动形式化。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问技巧,进行增强互动的教学设计。

2、师生互动参与局部化

在观察研究中,很多时候会发现,教师会通过游戏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但是在游戏互动中,有些学生兴趣高涨,甚至把课堂纪律抛之脑后。而有些学生在游戏中置身事外,没有明确游戏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师生互动全体化。

3、师生互动主体模糊化

在传统教学的观点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学习知识。在很多情况下,教师不敢让学生自己学习,40分钟的一节课,新授知识20分钟,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朗读记忆,又用了10分钟,真正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的到底还剩下多少时间呢?因此,教师作必要的讲授和带读、点拨之后必须要学会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且给与适当的鼓励。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