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谈话(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体会说话的重要性。处处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同时进行了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融洽。)

师:请问你们是几班的?

生:四、一班

师:四、一班从这个一就可以看出来,样样领先。事事走在前面。我说的对不对?

生:对。

师:那我们四、一班同学感觉到很自豪。一是排头兵。你们认识我吗?

生:认识。

师:我叫什么?

生:于……

师:谁认识反字?

生:于永正老师。

师:我问的是我叫什么,不是我干什么。我叫什么?

生:于永正

师:回答正确。我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欢迎我吗?

生:欢迎。(生鼓掌)

师:谁能说一句欢迎我的话?不要把简单的问题想复杂了。欢迎我的话张口就说。

生:欢迎于永正老师

师:把话说完整了。来干什么?

生:欢迎于永正老师来我校讲课。

师:谁能在前面加一个词,让我听了更高兴?

生:欢迎于永正老师来我校讲课。我们感到很荣幸。

师:是感受,不是欢迎。在他的基础上加一个词。

生:热烈欢迎于永正老师来我校讲课。

师:还是你棒。会说。江苏徐州离这里很远。在他的话的基础上再加一个什么词,让我听了更感动。

生:欢迎慈详的于永正爷爷来给我们上课,我们感到很荣幸。

师:加了个慈详的老爷爷。

生:(开心的笑)

师:也可以,但是我是说我从很远的地方来。看到老师的辛苦,我会更感动。想好没有?哦,有举手的。

生:热烈欢迎于永正老师亲自到我们学校来上课。

师:亲自上面再加一个词。

生:热烈欢迎于永正老师不远万里的来给我们上课。

师:鼓掌。(生鼓掌)他毕竟不知道徐州离这里多远,所以用了不远万里这个词。没有一万里,也没有一千里,只有七百华里--------三百五十公里。那不用不远万里,换个什么词?

生:热烈欢迎年轻的于永正老师不辞辛苦的来给我们上课。

师:不辞辛苦有了,但是表达的不准确。

生:热烈欢迎于永正老师千里迢迢的来给我们上课。

师:可以。千里迢迢还可以换个什么词?远……

生:远到而来。

师:同学们,好好学语文,谁的语文学得好,谁的书读得多,谁就会说话。同样一句话,你用的词不一样,表达的意思的感情这不一样。所以记住,好好读书。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

师: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人到齐了吗?

生:到齐了。

一、导入新课

师:好,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学哪一篇课文?

生:《第一次抱母亲》

1、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师:看老师板书课题。(师板书)同学们跟我一块写,看见了吗?“母”要注意它的笔顺,点、横、点,“亲”这一横要写长一点。

2、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声音太大。这样的课题不应该这样读。声音低一点,速度慢一点。

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再读课题)

师:(范读第一次抱母亲)

生:(跟读)

二、检查预习

师:课文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1、通过预习知道了什么?

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或者说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不翻书,考验你的记忆力。考验你的理解。

生:母亲对我们恩重如山。

师:他读懂了恩重如山。非常不简单,老师很喜欢你。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母爱是伟大的。

师:可以这样说。还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没有了?从语文这个角度上说,不要说那么多大词。不要说太高。

生:母亲从小把我养到大。

师:还知道了什么?听清我的问话。

生:母爱是无私的。

师:这话不说了,不说母爱。还知道了什么?

生:文中的作者,不知道母亲这么轻。

师:看说的多好,文中的作者,竟然不知道母亲有多重。这是作者万万没想到的。既然如此,作者的母亲有多重呀?我看谁能记住?

生:89斤。

师:这样说,比说母爱是伟大的,还要好。没想到竟然不知道母亲有多重。他以为母亲有一百多斤重,没想到母亲最重的时候只有……

生:(齐)89斤。

师:(板书89斤)还知道了什么?

生:母亲病的时候,连下床都很费劲。

生:母亲无数次抱过作者,作者突发奇想也想抱抱母亲。

师:作者抱了一次母亲。

生:作者抱母亲的感觉。

师:越说越好。预习的果然不错。知道了那么多的东西,而且记住了母亲只有89斤。这就是收获。

2、读几遍课文?(建议这里不问,下边检查读前再问)

师:课文读了几遍?

生:10遍。

师:真读10遍吗?

生:真的。

师:于老师很佩服你。你读了几遍?

生:12遍。

师:于老师记不这么准确,我会说大约十遍。谢谢大家,读了这么多遍。总而言之,读了很多遍。好了,于老师要检查两个词。既然读了那么多遍,这两个词一定读懂了。

3、检查词语:“翻山越岭、愧疚”(既是生词又是学生难理解的词语)

读正确、说说词语的意思、说字典里的意思、特别强调预习要查字典理解词语在字典里的意思,理解准确

师:(板书“翻山越岭”)这是要检查的第一个词。你站起来读。

生:(读“翻山越岭”)

师:再读

生:(再读“翻山越岭”)

师:多清晰,一起读。

生:(齐读)

师:一起读,要加快速度。“翻山越岭”读。

生:(齐读)

师:以后齐读,就这样读。于老师要考试了。在“越”下面加个点,“越”怎么讲?

生:跳

师:(表演跳的动作)查字典了吗?猜的?不准确。谁查字典了?没有。继续猜。

生:跨越

师:把这个“越”去掉,跨。于老师查了《新华字典》,“越”有七个解释,有一个叫“跨”,举个例子:翻过一座座山,跨过一道道岭。不是跳,跳怪累的。明白?

生:明白。

师:再检查一个词。(板书“愧疚”)谁来读?

生:读。

师:再读。

生:(再读)

师:(强调“疚”的读音)于老师又要考试了。(在“疚”的下面加一个点)请你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生:特别内疚,心里特别不舒服。

师:不准确。查字典了吗?又没查。有没有查字典的,预习的时候,生字要查字典的。从今天开始,预习课文要查字典,把每个词的意思弄清楚。猜,“疚”什么意思?

生:内疚。

师:等于没讲。

生:难过。

师:“难过”沾点边。字典不是这样说的。

生:心里感觉非常不安。

师:好,这个第一个意思是“感觉不安”。记住没有?请坐。不仅感到不安,而且感到很痛苦、难过。在这里有痛苦的意思,但更多的是难过。因为不知道母亲有多重,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有一百多斤,没想到那么轻。作者愧疚、惭愧。明白了,就这样去预习,不要放过每一个不理解的词。

师:既然读了这么多遍,于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读的怎么样?请这一行站起来开火车。其他同学把书打开,眼睛看,耳朵听。

4、朗读——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找一生读,教师评价,读得正确流利,读得有感情更好。范读指导全体学生读

生:十三,《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

师:那么长的一个自然段,只出现了一个小错误。很了不起。接着往下读。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

师:(打断)暂时停下来,一起来读这句话“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一起读。

生:读

师:接着往下读。

生:读

师:你读的很流畅,这是你的优点,但是太快了。听我读最后一句。(师范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

生:齐读。

师:这样读就对了。接着往下读。

下一页
阅读全文